标题:第十疑 内容: 【原文】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功行,何等发心,得生彼国。 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国否。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持名之外,当具二种念力,必得往生。 一者当生厌离浊世之念,二者当生欣慕乐邦之念。 又当发菩提心,随力作善以回向之,未有不往生者。 至于妻子之缘,在俗亦所不碍,苟能使之共沾法味,断不因之而反种孽根。 【译白】问:“我今发心决定求生西方,不知需作何种功行,如何发心,才能得生彼国。 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不知未断淫欲,能否得生彼国? ”•答:“发愿决定往生西方者,除持名念佛之外,当具有二种念力,必得往生。 第一,当生起厌离此五浊恶世之念,第二,当生起欣求渴慕极乐净土之念。 又当发菩提心,随分随力作善以回向西方,没有不往生的。 至于妻子之缘,在家人亦所不碍,但要勉力使其能共得佛法利益,断不可因其而反造恶业。 ”【原文】所谓厌离浊世者,浊恶世中,动生荆棘。 世人只为衣食二字,困苦一生。 为名利两途,奔波一世。 手忙脚乱,甘为妻子做家奴。 昼思夜梦,总为色身寻烦恼。 自想七尺形躯,外面只因一片皮包,所以妄自尊大。 若将天眼一观,中间不过满腹屎溺,及脓血恶露而已。 所以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 何有智慧者,当乐此身,而谓不当厌离乎。 【译白】所谓厌离五浊恶世者,浊恶世中,触目举步,无不是陷阱,无不是障碍。 世人只为衣食二字,困苦一生。 为名利两途,奔波一世。 手忙脚乱,甘心为妻子儿女做家奴。 日思夜梦,总为这个身体寻烦恼。 自己想一想,七尺形躯,外面只因包着一层薄皮,就妄自尊大。 若用天眼一观,里面不过满腹屎尿及脓血恶露而已。 所以《涅槃经》上说:“众生的身体像座城,只有愚痴的罗刹,止住其中不愿出离。 ”有智慧的人,哪会贪恋此身,而不生厌离的? 【原文】所谓欣慕乐邦者,西方之乐,非天宫之可比,不可以言语形容。 每日但将经中所言,一一静想,以为吾将来必定到此,则欣慕之念自生,净土之缘自熟。 【译白】所谓欣求向慕极乐世界者,西方之乐,不是天宫之乐可相比的,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每天但把经文中所说——静想,想我将来必定到极乐世界,则欣慕向往极乐之念头自然生起,往生净土之因缘自然成熟。 【原文】何谓发菩提心。 往生论云,菩提心者,誓愿成佛之心也。 誓愿成佛者,怜悯一切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无极,是以发心救度,使其超出三界,同至西方极乐国土而后已也。 【译白】怎样才是发菩提心呢? 《往生论》上说:“菩提心,就是誓愿成佛之心。 ”誓愿成佛者,怜悯一切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无尽,所以发心救度,要让一切众生都超出三界,同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后已。 【原文】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种念力,又加以发菩提心,仰体如来度人之意。 有不决定往生,蒙佛授记者,未之有也(以上十疑论)。 【译白】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种念力,再加上发菩提心,仰慕体会如来度众生之心。 决不会有不决定往生,蒙阿弥陀佛授记的。 摘自《安士全书》西归直指:第十疑 发布时间:2021-01-11 15:09:0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