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跋 内容: 【原文】劝善之书,展卷而令人攒眉者,其书必不传。 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书亦必不传。 何则。 一失之深,一失之浅也。 吾师是集,意在戒淫,而复惓惓于生死之际。 疑其过深矣。 然于平旦时,取生死之说自问焉,则人人不能免也。 挟不能免之心,复取是书,反覆玩味,而后知其学识之宏,菩心之切也,而后攒眉者皆鼓掌也。 现在纸贵洛阳,他年再光梨枣,可遥卜已。 虞山门人陈镫圣来氏拜识。 【译白】劝善之书,开卷而令人皱眉的,其书必定不能传之久远。 开卷而令人鼓掌的,其书也必定不能传之久远。 为什么呢? 前者失之太深奥,后者失之太浅显。 周先生此书,用意虽在戒淫,而于生死奥理又能孜孜不倦探索。 我起初曾怀疑其过于深奥了。 然当每曰清晨,用生死之说扪心自问,则人人难免啊。 带着生死不能免之心,再阅此书,反复揣摩体味,而后才知先生学识之渊博,菩心之苦切,而后才发现原来皱眉之处皆当鼓掌称叹了。 现在此书已被争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他年再刻板印梓,广为流传,当可想而知了。 虞山门人陈锺圣来氏拜识。 摘自《安士全书》欲海回狂:跋 发布时间:2021-01-10 04:35:4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