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婚嫁穷源类 内容: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原文】问,淫既为万恶之首,则圣王治世,当有以绝之。 而伏羲通媒妁,合二姓之好,何耶。 •答,此正所以息天下之淫也。 婚礼不设,无论天下男女,必入禽兽之为,而所生子女,亦必致弃而不育。 以故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各妻其妻,女子各夫其夫,父母各子其子,守其一而不乱也。 【译白】问:“淫既为万恶之首,则圣贤帝王治世时,应当禁止。 而伏羲设立婚嫁制度,让男女结百年之好,为什么? ”•答:“此正是为避免天下之淫乱。 若无婚嫁之礼,无论天下男女,所作所为必与禽兽无异,而所生子女,必遭遗弃而不养育。 因此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各专其妻,女子各从其夫,父母各育其子,安守本分而不乱套。 ”【原文】问,归作合之权于媒妁,何也。 •答,恐巧诈者取妍弃媸,开天下之争也。 【译白】问:“把牵线搭桥、撮合嫁娶之权归于媒人,为什么? ”•答:“为预防奸巧狡诈之人取美弃丑,开天下纷争之先例。 【原文】问,设问名,纳吉,请期之礼,何也。 •答,恐开后世苟合之途,故多其曲折也。 【译白】问:“又设有问名、纳吉、选择良辰吉曰等礼节,为什么? ”•答:“恐后世男女随意苟合,伤风败俗,所以有曲折复杂之婚嫁礼仪。 ”【原文】问,婚嫁之故,余既知之。 男女之道,始于何日。 •答,按起世因本经,劫初之时,众生皆从光音天下,自然化生,不由母腹。 逮食地味既久,形色丑恶,便有筋脉骨髓,分男女之相,而后有淫欲之情。 此男女之道所由始也。 【译白】问:“婚嫁礼仪之缘由,我已知之。 男女之道,从何时开始? ”•答:“按《起世因本经》,劫初之时,众生皆从光音天下来,自然化生,不经母胎。 待吃地上长的食物时间久了,形貌变得丑陋,便有筋脉骨髓,形成男女之相,而后有淫欲之情。 此是男女之道之开端。 ”【原文】问,儒谓不孝有三〖一是指阿谀曲从,陷亲不义。 二是指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三是指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无后为大。 而佛制辞亲出俗,极言室家之为害。 儒释两途,何以判然若此。 •答,为善不同,同归于治。 世人根器不一,有佛法不足化,而儒教可化者。 有儒教不足化,而佛法可化者。 故三教圣人,虽同心协力,不得不分任其事,各立一种门庭,各垂一种教化。 名虽三,而实则一也。 譬如三大良医,皆欲治病,而病有不同,若三人皆习一业,所济必不能广。 又如刀兵劫至,有三大长者,各欲救人出城,若止开一门,所救亦必不广。 是故能尽仲尼之道,释迦见之必喜。 能尽释迦之道,仲尼见之亦必喜。 若谓从吾之教而善,则悦。 不从吾之教而善,则不悦。 亦不得为佛,不得为圣矣。 隋李士谦曰,三教如三光也,岂可缺一哉(出隋书)。 后人议论纷纷,徒形其隘耳。 【译白】问:“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佛门辞亲出家,极说家室之危害。 儒佛两家,为何如此不同。 ”•答:“为善之道虽有不同,而用心同归于安邦治国。 世人根器不一,有佛法不能教化,而儒教可以劝化的。 有儒教不能教化,而佛法可以度化的。 所以儒、释、道三教圣人,虽同心协力,又不得不分任其事,各立门户,各司其职,各推行一种教化。 名虽有三,而实则是一。 譬如三大良医,都想治病,而病有不同,若三人同行一种医术,所救济之范围必然不能广。 又如刀兵劫来临,有三大德高望重长者,各想救人出城,若只开一门,所救之人数必定不多。 因此能遵从孔子之教化,释迦牟尼佛见之必定欢喜。 能遵从释迦牟尼佛之教化,孔子见之也必定欢喜。 若说从我之教化而善,则欢喜。 不从我之教化而善的,则不欢喜。 那就不能称为佛,也不能称为圣人了。 隋朝李士谦说,三教如同日月星三光,岂可缺一。 后人议论纷纷,只是坐井观天,自显其短罢了。 ”【原文】问,或疑羲皇诸圣,皆是大菩萨应化,不识有诸。 •答,或亦有之。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 离欲出家,实教顿教也。 配合两姓,渐教权教也。 譬之不能持斋者,先劝之食三净肉耳。 三教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也。 【译白】问:“有人怀疑伏羲等圣人,皆是大菩萨应化人间,不知是否属实。 ”•答:“或有可能。 擅长造弓人家之子,必先学弯折柳条制作簸箕。 善于冶炼人家之子,必先学补缀兽皮做成裘衣。 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 离欲出家,是实教顿教。 两姓婚配,是渐教权教。 譬如不能持斋吃素的,先劝他吃三净肉。 三教圣人教化之心相同,教化之理也相同。 ”【原文】问,天下人人绝欲,百年后无复人类,奈何。 •答,此等浊世,男女二十不嫁娶,则相窥相从矣,安得人人绝欲。 只如足下自反,恐亦不能,况其他乎。 渔人一日不捕鱼,遂患舟楫之不通,是杞老忧天坠矣。 【译白】问:“若天下人人断绝淫欲,恐百年后即无有人类了,怎么办? ”•答:“此等五浊恶世,男女二十岁不嫁娶,则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钻隙相窥,逾墙相从了,怎么可能人人断欲? 即如你本人扪心自问,恐也做不到,何况其他人? 渔夫一天不捕鱼,即担心河上舟船之不通。 是杞人忧天啊! ”【原文】问,设或有之,奈何。 •答,果尔,则一切世间,皆如诸天化生,不由胎狱。 【译白】问:“假设有此情形,怎么办? ”•答:“果真如此,则一切世间人,皆如诸天化生,不受胎狱之苦了。 ”摘自《安士全书》欲海回狂:婚嫁穷源类 发布时间:2021-01-10 01:21:2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