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淫欲氾滥的危害 内容: 看看今天的社会,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家庭本来是社会的基石,但是现代离婚率惊人地增长。 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美国离婚人数是80万人。 中国台湾离婚率高居亚洲第一,据2001年的统计是每结婚 3. 5对就有一对离婚。 中国2003年的统计数字是全年有133万对夫妻离婚。 大多数国家的离婚率是有增无减。 据统计,85%生理缺陷的儿童来自离婚后的单亲家庭。 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离家出走、辍学、吸毒、强歼、性病、坐牢等方面都超过正常家庭的孩子9至32倍。 据中国人口网的资讯,全世界处于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有10亿,其中中国有2亿。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产堕胎的人中有50%是青少年,平均每分钟由10名少女进行不安全流产。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每分钟有10名堕胎者,意味著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女子打胎,每六秒钟就有一个胎儿被屠杀! 台湾每年有30至50万人堕胎,台湾辅仁大学神学院生命伦理研究中心发行的《残蚀的理性》纪录片提供的数位是:美国外科每年进行 150万次的堕胎手术。 这是多少妇女的血泪创伤! 这是多少小生命惨遭屠杀啊! 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位私人诊所的男医生说:‘我每天要做50至60个人的堕胎手术。 有一天我上班,看到那些排队候诊等待做人工流产的妇女,我的心突然颤抖了,我再也做不下去了,我想自杀。 我这不是为妇女服务,而是屠杀生命! 我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再做一次堕胎手术了。 ’ 据中国海南特区报的报导,在这些堕胎中20岁左右的青年人居多,有的甚至还小。 据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介绍,有一个16岁的女孩,已经是第三次堕胎了。 她们通常都是隐瞒自己真实的姓名和身份。 医生们很担忧:因为这极不利于妇女健康。 我们在《残蚀的理性》这个记录片中,真实地看到,许多美国妇女因人工流产而带来严重身心创伤,影响了她们这一生幸福。 其中一位妇女堕胎以后,大出血,子宫穿孔,如果再怀孕,将会有生命的危险。 而且更糟的是她每天必须要挂著一个人工的肛门排泄袋,她很怕在人群中逗留,怕别人听到她无法控制的排泄声。 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痛苦地说:‘如果我早知这样,我一定不会做这种事了,可是当初没有人告诉我啊! ’ 另一位堕胎妇女说:‘我杀了我的孩子! 手术后我看到桶里被捣碎的小生命的尸体,我看到那是他的头,那是他的手指,那是他的小腿,我的整个精神都崩溃了! 回到家里,我痛苦了几天,我一生中没有这样哭泣过。 而且这种悲痛的哭泣越来越频繁。 我想跳楼。 ’这是多么痛苦和不幸啊! 这种痛苦和不幸,是由于不节制淫欲、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引起的。 据美国《医疗消息》杂志的统计,美国每年染上性病的有 300万人。 未成年男女过早谈恋爱,婚前性行为,以及堕胎、卖淫活动氾滥。 据今年(2005年)元月份的报导,美国鉴于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布希总统不得不提倡节欲运动。 目前许多中学都开设了节欲教育课,呼吁青少年结婚前不要发生性关系。 布希总统批准2. 7亿美金支援全国的节欲运动。 由于男女之间轻率的行为,给个人身心健康、名节事业、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后代成长,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2004年11月 1日,北京的《新京报》公布了一则轰动的新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因嫖娼被公安部门当场抓获。 因其嫖娼行为性质恶劣,严重影响复旦大学的形象,因此对其进行了严肃的处理:陆德明不再担任经济学院院长,不能再从事教学活动,取消其教授资格 3年……校方表示:‘复旦大学内部对陆德明事件十分痛心。 ’学校对陆德明做出了开除党籍、开除行政职务、留校察看等处分。 这以后,媒体纷纷报导这一事件。 不仅复旦大学对陆德明事件十分痛心,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大众对这件事都十分痛心! 由于在戒淫的问题上,陆德明放纵了自己,以至身败名裂。 这位47岁的教授,是经济学院的博士导师,是上海市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他享受著国家的特殊津贴,被称为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 然而如今名誉扫地! 不仅令学校师生痛心,更令家庭妻子儿女痛心,倘若双亲还在,更令父母伤心落泪。 且陆德明是在复旦大学读完学士、硕士。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是国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 此事件发生,他岂不是深深辜负祖国的培养? 民国年间苏州灵岩山的高僧印光大师曾倡印劝戒淫戒杀等善书 300万册。 他亲自撰文普劝民众,他说:‘不淫获福,犯淫致祸。 ’他说:‘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俄顷之欢娱也。 哀哉! ’ 印光大师这段话是对陆德明最恰当的评论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 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 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 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 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 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 ’。 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 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 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 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 ’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 ’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做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 她重新思考人生。 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 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 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 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 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 ’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 我没时间等! 你一定要现在签字! ’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 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 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 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 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 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 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 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 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 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 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 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 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 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 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 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顾佣人。 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 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 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的火热。 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 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 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随著自己的感觉走,不顾道德。 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 后人著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曾评论:‘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对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也没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竟然与友人之妻陆小曼谈恋爱,一手摧毁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个家庭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 ’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徐志摩不正是这种人吗? 徐志摩虽然会写诗作文,但对爱情婚姻轻率的行为,违背了人伦道德,可以说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并且他身为人师带坏风气,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幸的。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稚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 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并且她还经营了一间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 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 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国传统的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做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 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 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 她享年89岁。 我们看到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 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以上我们从上海陆德明和民国诗人徐志摩的例子,看到活生生的事实,男女之间违犯道德的行为,给人生带来不幸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在下面要谈的问题: (三)如何戒淫 发布时间:2021-01-09 18:56: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