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附录二: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内容: 附录二: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系列讲座之二演讲者广西桂林工学院 卜正学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前天给大家讲了一个专题“谈天道与孝道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道,大概很多人听得稀里糊涂的,这也很正常,因为无论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根本的问题就是道。 如何学道,儒家和佛家、道家在形式上有些不一样,儒家所说的学道,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从家庭开始,把孝道做好,把男女关系处理好,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大家看这个题目好像有些罗嗦,既然说恋爱,那肯定是男和女恋爱了,所以男女恋爱问题就觉得好像是罗嗦,然而我又想了一下,还是加上“男女”二字好。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有同性恋(众笑),《诗经》我研究了三分之一,还没发现有同性恋问题,所以我就把今天所讲的专题定为“《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所以今天下午所讲的不谈同性恋问题,谈的是男人和女人的问题。 大家听到这个问题都觉得很害羞,其实没什么好害羞的。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男人,另一种女人,所以男女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孔老夫子也曾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也就是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 人吃饱了就有男女问题,也就是说男人想要女人,女人想要男人嘛,这是很正常的,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如此,所以没有什么好害羞的。 但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呢,就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汇报的,是如何把男女关系给处理好。 关于男女关系,如果我们只是一种教条式的说教,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听。 如果说《诗经》中的男女关系,很多同学就喜欢听了,这就是经典的摄受力。 谈到《诗经》,大家都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接下去的诗句,大多数同学们就不知道了。 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许多同学也搞不清楚,以为仅仅是男人追女人的情诗。 从文字看似乎是男女恋爱的情诗,但是它的内在含义是很深的。 (一)《诗经》的来历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诗经》,我首先给大家讲讲《诗经》的来历。 孔子与《诗经》有很大的关系,《史记. 孔子世家》有云: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  这一段文字是说,从上古开始到孔子那个时候,流下来的诗大概是三千余篇,孔子重新编排和删减,最后选定三百零五篇编成《诗经》。 这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弹着琴唱了一遍(因为古代的诗是可以唱的),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诗经》从孔子以后往下流传,经过战国一直到秦始皇时代,秦始皇特别不喜欢儒生。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秦始皇也很冤枉,他活埋的儒生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他当时也没烧多少书,只是把民间的书全部收起来,放到阿房宫。 后来项羽进了咸阳,一把火烧掉阿房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所以大家看到底是谁烧的? 说不清楚了,你说不是秦始皇干的吗? 也不对,因为他不把书民间的书收到阿房宫,项羽也没法烧。 其实是这两位老兄一起干的,书烧掉了,但是烧掉不要紧,因为古人读书不同今人,古人读书一般能背诵。 如果是你们就惨了,烧完了再也记不住了。 古人不同,所以烧掉不要紧。 秦始皇很快完蛋了,到了汉朝时,儒生们把烧掉的经典重新背诵出来,重新记成书,《诗经》也因此而流传下来。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后世所谓的“四家诗”。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韩诗》出于燕人韩婴。 《毛诗》传自荀子的弟子毛亨,毛公为之作《诗诂训传》,后传毛苌。 前三家,西汉时立为官学。 《毛诗》东汉方立于官学。 后《毛诗》盛,三家衰,《鲁诗》亡于西晋。 《齐诗》亡于三国魏,《韩诗》亡于宋,今仅存《韩诗外传》一书。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经》是由毛公所传的《毛诗》。 孔夫子非常强调诗的教育,大家读过《论语》都知道,孔子和他的弟子经常谈诗,如果你进不了诗的殿堂,可以这么说,你当孔子的学生应该是稀里糊涂的,估计考试肯定不及格。 《论语》第一篇里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告诸往而知来者。 ”意思是说,子贡,现在可以跟你谈诗了。 为什么把这一句放在《论语》的第一篇呢? 这样编排的意思是说,要进入孔子学问的殿堂,要登堂入室,你不了解诗是不行的。 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修学道,往往是通过诗歌,通过诗歌来使自己的思想纯净下来,最终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所以古代的诗,和我们现代所讲的诗有很大的差别。 大家都很喜欢诗,然而到底什么叫诗呢?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这个讲得妙,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诗就是志之所之。 志又是什么呢? 我们心中愿望所指向的,在心称之为志,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之为诗。 这就是诗最权威的定义。 我们心中有所感悟,我们就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心有所感触,我们就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就拖长语调感叹之,感叹还不足抒发内心所感就歌咏之,也就是写诗来唱。 如果歌咏之还不足表达内心所感,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 所以古代的诗,常配有音乐和舞蹈。 但是有些同学说,哎呀,我现在想成为亿万富翁,所以我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能写出来诗来吗? 估计写不出,因为你这个志之所之,之错了。 古人所讲的志,所之的是什么呢?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夫子认为人生在世,他的志向是在道上。 人心向于道,在学道、求道当中有所感悟,发言也就成诗。 所以说为什么你不能发言为诗呢? 因为你心所志的那个不是道。 还有些同学呢,哎呀,看到一位漂亮姑娘,我要追求他,要给她写情书,写情书还不过瘾,最好写情诗,所以往往谈恋爱的人能写出诗。 因为你谈恋爱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名和利的问题,你用的是真情,这就稍有了点诗的感觉。 但是只有志于道,你才能写出真正的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夫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诗的作用,是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善。 《毛诗序》有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句话所讲的就是诗的作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无邪,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洁。 人人能思无邪,自然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天下太平。 当然孔夫子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写诗的根本原则,就是思无邪。 当我们思无邪时,自然也就会从心中流出诗歌。 人的初恋都很纯情,天真无邪,所以初恋的人很容易写出情诗。 以后大家不要乱谈恋爱,初恋一过就没了。 以前初恋的时候就写过好多诗,后来一把火把它全烧了,因为志于道有所得,再看以前得东西就没什么意思啦。 所以说志于道,才能写出真正得诗,因为诗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但是由于物欲的蒙蔽而丧失。 所谓的道前面我们讲过,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在《易. 系辞》里说得更精微,什么叫道? 夫子说:“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道虽很玄,但也很简单,当你的思无邪时,对道一定会有所体悟,将这一体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成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些有关道和诗的故事,学过中国哲学史的同学都知道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在中国历史上是了不起的人物。 六祖慧能出身贫寒,以打柴为生。 后听人诵《金刚经》有所体悟,便从广州步行到湖北,投到黄梅五祖弘忍门下学习。 五祖年纪大了要把他的衣钵传给接班人,传给谁呢? 五祖让所有的弟子都写首偈,看谁对道的感悟高就传给谁。 大弟子神秀很有心得就写了一首偈:  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树是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身为菩提树”,就是我们的身就像菩提树一样如如不动。 “心如明镜台”,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像明镜一样。 为此就要时常勤拂拭,不要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污垢,勿使其惹尘埃。 但六祖慧能认为他的师兄,还没有悟道,所以六祖慧能为了表明自己的见地,他将神秀的偈稍改动一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一看慧能的这首偈,便知道六祖对道的体悟要高于神秀。 所以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慧能,但是怕别人害六祖,就让慧能赶快南行。 六祖走了好几天,五祖才向弟子宣布慧能为自己的传人。 神秀没出声,但其他的弟子不干,将军出身的慧明,提着刀就去追杀慧能。 慧明追上慧能后,没有杀慧能,当然也杀不了慧能,慧能传了些道与慧明,慧明有所感悟就返回修道去了。 慧能便就在猎人堆里隐居修道,十五年后,慧能出山,至广州法性寺。 正好印宗法师在将课。 这时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六祖慧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圣人,但有一个事实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六祖慧能是一个文盲,他不认识字的,但他会写诗,很奇怪吧。 六祖也会讲经,他怎么讲经呢? 他让弟子念一段,然后他给解释一段。 这个老师蛮好当的吧,文盲也可以当老师,这个了不起! 六祖慧能去世以后,后人把六祖慧能教学的内容总结起来,记录下来而成为经典,即《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中国十大哲学名著之一,毛主席最喜欢读这部书。 毛主席也很喜欢研究六祖慧能,他说六祖慧能的佛学是老百姓的佛学,不是士大夫阶级的佛学。 毛主席是用阶级斗争的观念来研究佛教思想的,这个很有特点。 六祖慧能是个文盲,为什么他会写诗呢? 因为他思无邪,他自然就会写诗了,是不是呢? 道理非常简单嘛! 所以印度的佛学思想到了中国,跟儒家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禅。 中国禅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相当大,禅宗非常讲究诗的修为,很多禅师一悟道,马上写诗以言道,这些诗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诗中的意境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达到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和尚,大家都知道的,是谁呢? 济公,济颠和尚。 济公的诗写的相当好,他的诗与当时的陆游、范成大是齐名的。 济颠和尚有一首诗写得相当好,“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诗太妙了,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诗朴直、优美,且每一句都充满着禅意。 所以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当你的思维纯净、无邪,诗自然从胸襟流出。 不知大家有点感觉了没有,有点消息没有。 我明道之路程,也曾有所感,有所感自然就有诗。 下面这首诗我就是这样写出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翔集山梁任急湍,只因魂断万仞崖。 为山一篑千劫难,待到胸襟化沧桑。 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翔集山梁”出于《论语. 乡党第十》,是说野鸡在天上盘旋,之后落在山梁上。 山梁是什么? 两座大山当中的桥梁,古代的桥梁一般都有绳索的,这只野鸡就停在这个绳索上面,它停得非常妙,下面是激流而下的河水,这只野鸡呢,安祥地停在山梁上。 为什么它在这么湍急的河流上能如此安祥,悠哉悠哉呢? 只因魂断万仞崖,就是说曾经在万仞的悬崖上,掉下去过,由于再困难的环境都已经过,现在停在山梁上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为山一篑千劫难”,是说我们要筑一个高山,用铲子一铲一铲去积土,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困难重重。 这是比喻,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在世间上做人,要成就道德学问,要经历重重困难。 “待到胸襟化沧桑”,是说对这些困难,不要过多去计较它们,这些艰难困苦到了我们的胸怀中,全部都可以把它包容。 以后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记住我这一句诗,“待到胸襟化沧桑”。 果能如此,你做人就有气度了。 这就是中国儒家讲的,诗的修养。 不知道大家有点感悟了吗? 所以古人所谈的诗,它讲的都是道德学问的问题。 下面再看看苏东坡的名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阕讲的是宇宙自然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讲的哲学问题,宇宙什么时候出现。 大家看,用诗词表达哲学问题多美。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是东坡先生超凡脱俗道学的境界。 下阕是人生问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境界,做人要洒脱,要随缘,要存善心。 讲道的境界用到生活中,这个就是道德学问。 行道有所得,发言就是诗,所以中国的文学是和哲学、历史、政治不分的。 很可怜,我们现在的大学一般都有设中文系、哲学系、政治系、历史系,好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断章取义,学中文的不懂哲学、历史、政治,学哲学的不懂文学、历史,学历史的不懂文学、哲学。 这如何能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呢? 我们研究《诗经》,如果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不是从道学的角度去研究,那就麻烦了,这就远远地偏离了诗的意境。 此外,苏东坡还有很多的诗都是讲道学的,下面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景的,其实苏东坡是借景来写他对道的认识。 这个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不相同,所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什么你不知道道是什么呢? 因为你就在它当中,就像迷了路的人,不知道他就在路中嘛,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就是苏东坡对道的认识和见地。 苏东坡很喜欢参禅,也喜欢跟和尚做朋友,他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印。 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两腿一盘打坐参禅,境界很好,下了座也就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天中天”,指的是大圣人释迦牟尼。 “稽首”,就是磕头礼拜。 毫光遍大千,任何东西分到后面都是光,苏东坡体会到这个境界了,打坐参禅时身心合一,伤心,本来想死的,听了以后就更想死了。 这些靡靡之音,不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是一种颓废的,我们的青少年在这种音乐中成长必定是颓废的一代,所以不要听这种音乐。 古乐和诗一样都是言道的,舜的音乐尽善尽美,所以孔子特别推崇。 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不是孔子神经了,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不是的,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 三个月。 在三个月,夫子全部沉浸在这首音乐的境界当中! 所以当时的齐国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乐修养。 有一次我走在学校的小路上,忽然听到一首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非常震撼人心,我一下就定住在那里不动了,不是我神经了,而是一下沉浸在音乐里面。 当然我不能像孔子那样三月不知肉味,我是一小时不知肉味,一小时而已。 一小时的思无邪的境界,遇到外在的让人惊心的雪景,也就自然从心中流出一首诗:  幽幽琴音履冬雪,茫茫无痕回头却。 怵惕恍惚行心灭,昭然发蒙始知乐。 这首诗第一句是描写雪景的,一天清晨起床,推开窗一看,茫茫一片白雪,心为之一惊,此时此心就跟白雪一样一片洁白,这就是思无邪。 此时,传来幽幽的古琴声,琴音在空中飘荡,轻轻的履着白雪向远方而去。 此音此景,如此之美,让人完全融入其中而不知,忽的惊醒,念头回转,才知刚才的瞬间,自己所有的妄念都已熄灭。 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音乐,才真正体会到夫子所说的思无邪。 古人将自己学道所感,以诗记载下来流传,后人通过诵读前人的诗,而契入诗人的境界,甚至还能有所发挥。 所以诗是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诗所合的音乐和舞蹈,都是使人思无邪。 我们现在的诗,现在的音乐,现在的舞蹈,都不是让我们思无邪,而是让我们思有邪。 所以现在的诗,变成了尸体的尸了;现在的音乐,成了靡靡之音;现在的舞蹈,大都是以脱衣、发泄为主流;这就是文化的丧失,这些诗、音乐、舞蹈充斥于耳目,污染我们的心灵。 如果大家的思想很多邪念,这个社会就不能稳定。 所以古人平治天下,就是诗的教育,养人以中正平和之气,使人思无邪,这才是诗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什么叫风呢? 《毛诗序》有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风,是一种体裁,这种体裁的诗如果是描写国君的,就是用来教化百姓;如果是民间的百姓写的,也就是用来讽刺上面的领导人没有把政治办好。 上面的领导人看到民间讽刺他的诗歌,他就引以为戒。 古代的天子到下面的诸侯国去巡守的时候,都要委派官员去采风,通过收集上来的诗歌来看当地领导人把政治办好没有;如果民间的诗歌是赞美当地领导人的,肯定把政治办好了,相反是诗是讽刺的,就证明当地领导人肯定没把政治办好,对这些领导人天子就要降爵位、削封地。 这种讽刺的诗表现当时民间的思想、怨气,这就是风。 对于这些讽刺诗是不会追究责任的,所以满清时搞文字狱就不得人心。 诗给人的教育是温柔敦厚,人有意见用诗的方式表达就很含蓄。 根据我人生的经验,遇到不顺心时,写写诗骂人,就把怨气消掉了,所以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种就是诗的修为,使一个人思无邪。 现在大学的“课桌文学”、“厕所文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类似风。 以前我在广西师范大学读书,有一首很流行。 广西人说普通话不准,常把“广西师范大学”说成“光吃稀饭大学”,(众笑)有人干脆在课桌上写:“光吃稀饭大学”,后来有人在此句后接着写:“不吃白不吃”,另一个又接着写:“吃了也白吃”,还又一个又接着在下面写:“白吃还要吃”。 (众笑)桂工也流行一首课桌打油诗,其诗云:“桂工女生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 桂工女生二回头,乔丹改打乒乓球。 桂工女生三回头,明日火星撞地球……”(众笑)但这些都已是诗歌末流之末流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雅,雅,就是描写、歌颂天子、王者的诗歌。 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因为政事有大有小。 颂,是天子在祭祖的时,歌诵祖宗的诗歌。 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而赋、比、兴可以说是诗写作的手法。 《周礼. 大师》郑注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赋,就是平铺直叙诗人所感,或所叙之事。 比,是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兴,见物而起兴所感。 大家用这六义来研究诗,才能找到研究诗的门道。 (二)《关雎》与夫妇之道下面我们开始给大家讲《诗经》中的一首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大概分三章,第一章是起兴,第二章是求淑女之方,第三章是求到以后如何过夫妻生活,夫妻要闲邪存诚。 毛公在《诗经》每一首诗中都有一小序,这个序告诉我们这首诗大概描写什么内容。 当然也有人说,研究《诗经》不要序,因为看了序以后思维就给框住了,诗应该由读者自由去联想和发挥。 这个说法虽然不错,但是如果偏离了作者原意去联想和发挥,那会离题千里。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应该是基于古人的注解再加以发挥和联想,这样就比较合乎情理。 《关雎》这一首诗到底写什么呢? 我们看一下毛公他怎么说的。 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  毛公认为,《关雎》一首是赞美后妃德行的诗。 谁的后妃呢? 是周文王的后妃。 文王的太太非常有德行,这一首诗赞美她的德行。 这首诗描写文王如何求到一位窈窕淑女,当然,古人的注解很多认为,这首诗是后妃在求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自己治理家庭。 在这里,我采取前一种说法。 窈窕不是苗条,窈窕是很娴静的意思。 文王和一位有德行的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 文王他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位有品德的女子来做他的后妃,帮助他把家庭治理好,所以文王他“忧在进贤不淫色”,也就是说文王不是注重后妃的美色,而是注重后妃的德行。 淫就是过分的意思,文王选太太不是过分看重美色。 我们很多同学就不一样,找女朋友要找漂亮的,身材好的,这就是淫其色;女同学呢,找男朋友要找帅哥。 文王就不同,文王是进贤不淫色。 看看圣人,我们应该感觉到惭愧。 文王在求窈窕淑女时,是“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窈窕就是内心很安静,很慈善的,纯善的女子。 文王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位女子来做他的后妃,来帮助他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文王在求窈窕淑女的时候,无伤善之心,没有失掉自己的善心。 我们有些同学就不好了,他追求女朋友伤了自己的善心,给别人写情书,别人不理他,他又去缠别人啦,人家去哪里他跟去哪里,人家女孩子讨厌他,他就死缠硬磨,麻烦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善心,人家不喜欢你,你干嘛一定要喜欢别人呢? 人家不喜欢你,你就是要得到她,不得到就誓不甘心,想尽办法弄到手。 还有一些看到别人的女朋友很好,怎么办呢? 挖墙脚,甚至别人已经结婚了,也不管,要把别人的家庭破坏掉了。 这些做法,都伤了自己的善心,文王不一样,文王求窈窕淑女并没有失掉自己的纯善之心,这个就是《关雎》这一首诗的意义所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就是鸟叫的声音,叫得非常和谐动听。 “雎鸠”是一种鸟,诗人他听到这个鸟“关关”的叫声,很和谐很动听,顺着声音往下一看,原来是雎鸠,雎鸠在哪里呢? 在河之洲。 大家看这个诗写得多美,所以大家注意呀,如果说雎鸠关关,就没有了诗的意境,先闻其声,后见其鸟嘛。 洲,水中可居者曰洲,即水中突出来的土堆,或者在岸边,都可以称之为洲,这种雎鸠很喜欢在河洲上行走,所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是什么一种鸟呢? 毛传云:“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 ”笺云:“挚之言至也。 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朱熹《集传》云:“雎鸠,水鸟也。 状类凫(音服)鹥(音一),今江淮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这些注解就写得非常清楚,雎鸠是一种水鸟,后人称之为鱼鹰。 这种鸟有一个特点,即生有定偶而不相乱,而且这种鸟挚而有别。 一般的动物发情的时候,是乱来的,当着人的面就抱起来了,人看了就很气愤,常骂它们畜生。 雎鸠这种鸟就不一样,它发情的时候是躲起来的,人看不到它,一般的动物也看不到它。 我们很多同学可能不如雎鸠,发情的时候呢,就没有躲起来。 我经常看到一些男男女女同学在校园的路上抱在一起,发情了,躲起来嘛! (众笑)人不能不如鸟儿,而且大家要注意,雎鸠是定偶不相乱。 什么意思? 就是说雄雎鸠,它只要找到它理想的伴侣结婚了,就再也不跟其它雌雎鸠往来了的。 雌的也是一样,它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以后,也再不跟其它雄雎鸠保持暧昧关系了,所以雎鸠是“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现在有些同学就不如雎鸠,在学校谈了一个男朋友,在家乡又有一个,在其他学校又有一个;有一些男同学呢,就更不好了,女朋友一大堆,手机一响,听是女孩子的声音,就不说话,因为女朋友太多,怕搞错。 还有一些人,自己结了婚,又去找女朋友。 所以我们不如这个雎鸠,雎鸠非常重感情,而且相互尊重。 雎鸠“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狎”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乱开玩笑,夫妻相互尊重。 雎鸠能做到这一点,夫妻在一起生活相敬如宾,这就是男女有别。 不像有的男女同学谈恋爱时就不知道这些道理,在食堂里面吃饭,你喂我一口了我喂你一口,这样亲亲我我的,似乎感情很好,过了一段日子,你发现我的缺点,我发现你的缺点,然后便是相互指责批评。 人无完人,所以男女同学恋爱时,要相互尊重。 即使感情很好,也要不相狎,不要乱开玩笑。 有一天我走过我们学校的灌木丛,听见有些动静,有一对恋爱的男女同学在里面,男同学使劲往女同学身上乱摸,那女同学躲来躲去的。 恋爱之初,男女双方有新鲜感,如胶似漆,相处久了没了新鲜感,如果相互不尊重,那感情很难牢固。 夫妻生活在一起,更没有新鲜感,如果不相互尊重,家庭如何稳定呢? 如何给小孩作榜样呢? 所以我们很多人与雎鸠相比,不如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章是这首诗的起兴。 诗人描写文王,听到这个关关雎鸠叫声就想到了自己要找到一位妻子,她的品德就像这个雌的雎鸠一样,能和自己白头偕老,能帮助自己把国家治理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毛诗传云:“窈窕,幽闲也。 淑,善也。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幽闲”,就是内心非常的安祥,娴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文静。 “淑”就是善、好的意思。 “窈窕淑女”就是很文静,内心很慈祥,很安静,没有杂念,能够做到思无邪的好女子。 逑,就是匹配的意思,也就是说窈窕淑女,和君子匹配是一对佳偶。 诗人描写文王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情景,就想到自己要找到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他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家看一下,文王求太太之前就有善的念头,所以注定就有一个善的结果。 我看现在很多同学求女朋友,应该把这首诗改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苗条美女,帅哥追求。 ”要知道窈窕淑女不是苗条美女,苗条美女她是注重的是外在的形象,窈窕淑女讲究的是女子内在德行的修为。 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唯有君子和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所以我们同学们要向文王和后妃学习。 接着我们看第二章的第一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是不整齐的意思。 “荇菜”,就是水草,开黄花。 “流”,当求字讲。 “左右”,是帮助的意思。 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教化百姓懂得感恩祖先、天地、鬼神,有了感恩之情,就有敬畏之心。 有了敬畏的人格,人才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领导,社会才太平。 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祭祀,特别是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有很多种物品,荇菜就是其中的一种,谁才能去采荇菜,谁才能向祖宗供奉荇菜呢? 只有窈窕淑女才做得到,如果你不是有德行的女子,你不能去采这个荇菜,你采的荇菜祭祀祖宗,祖宗是不来飨用的。 所以文王他要治理好国家,就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位窈窕淑女。 文王是“寤寐求之”。 “寤寐”,“寤”是醒的时候。 “寐”,是睡觉的时候。 文王他在醒的时候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用至诚心去求。 服,是思的意思。 悠哉,是深思的意思。 文王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妻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文王为求一位好太太,深深的沉思,反省自己有什么过失,通过不断地改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感动上天。 文王如此,以致难以入睡。 文王求好太太,是用自己的真诚心去求。 用真诚心去求就容易求得到,不用真诚心去求就不容易求得到。 什么叫真诚心? 就是自己的纯善之心、至善之心。 因为文王求窈窕淑女,不是为他自己的欲望在求,他为谁在求呢? 他是为百姓在求一位后妃,求一位有德行的后妃来帮助他教化国民。 文王是用这种至诚心去求,不是用自己的私心去求,所以文王能够求得到。 接着我们看文王求到后妃以后,是怎样过夫妻生活的,是怎样给我们作表率的。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虎通》云:“琴,禁也。 瑟,啬也。 ”禁,就是纯洁我们的思想,不要让邪念进来。 瑟,亦作闲,即关闭的意思,就是不要让那些邪知邪见进入我们的思想。 所以古代的音乐,是中正和平之声。 通过弹琴鼓瑟,把邪的思想堵住,不让它侵入我们的心灵,保持自己的纯善之心。 “友”字在篆书中,是两个手握在一起,所以可理解为帮助的意思。 “琴瑟友之”,意思是说夫妇相互帮助,各尽其职,就像琴、瑟之声配合得非常和谐。 这种琴瑟之声,就也像关关之鸟鸣声一样和谐动听,所以文王听到雎鸠关关的叫声,就想到要求一位窈窕淑女帮助他治家教化国民。 文王用真诚心待后妃,后妃亦用真诚心待文王,故夫妻能如此和谐互助。 闲邪存诚,就是夫妻用真诚心相待,就是夫妻都能够安分,不胡思乱想,不是同床异梦。 丈夫跟妻子生活在一起,偷偷又去跟其他的女子去约会,这种就不是闲邪存诚啦;或者作为太太,还跟很多男性保持暧昧的关系,这也不是闲邪存诚。 这些行为都有伤于夫妻的感情,这个就不是“琴瑟友之”,不是互助的。 文王的后妃不是,他们能够真心相待,闲邪存诚,一心一意为家庭,为国家而生活。 夫妻之所以能和谐互助,就在于大家能够闲邪存诚,内心是真诚地去对待对方,不是欺骗,这个就是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毛传云:“芼,择也。 德盛者,宜有钟鼓之乐。 ”这句诗的意思是,后妃她带着其他女子去采荇菜,并用所采的荇菜到宗庙上去祭祖,由于后妃很有德行,所以她祭祖时,有钟鼓之乐来配合赞美她的德行。 《关雎》这一首诗告诉我们要重视男女这一伦。 如果男和女这一伦,乱掉了,这个社会就乱了,就没有办法安定下来。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这首诗,讲这个事实,其实是在帮助大家,也是在帮助我自己。 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女色和情感,心志就会被物欲闭塞,就会丧失理智,失去善心。 《尚书》有云:“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所以夫妇之间这一伦不能不重视,夫妇不能有别,父子则不能亲。 我有一位朋友,结了婚,成天去泡妞,后来太太知道了,儿子也知道了。 你说这个儿子会尊重他父亲吗? 一般儿子对母亲感情很深的,因为父亲伤害了母亲,所以他就讨厌父亲,所以一家人都不幸福,所以孝道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孝道,如何正君臣的关系呢? 文王作为一国之君,他让他的臣子要尊敬他,他自己首先得把夫妻这一伦摆正,把父子这一伦摆正,这样臣子对文王才真正是心悦诚服。 文王当时是诸侯,天子是纣王,但是天下有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顺于文王的,因为文王非常有德行。 如果文王不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子关系,那个诸侯会归顺文王呢? 纣王虽是天子,但沉溺女色,丧失理智,以致众叛亲离。 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 文王要教化国人,所以他要正夫妇这一伦,所以他要求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他治理国家,所以并不淫其色,而且做到男女有别。 什么叫男女有别呢? 古人是这样的,一位男性给东西给女性,是不能直接给的,要放在桌子上,女性再去拿。 这就是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现在不管这一套都是直接给,好色之徒就顺手摸一把,(众笑)吃别人豆腐。 现在没有了男女之礼,则不能防微杜渐。 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到古时候,过古人的生活。 但是要坚持礼的本义,古代男女之礼就是使得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意思就是说男女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人生邪心,即使是夫妻也不要相亵狎,而要相互尊重。 男女有别还有一层含义是男女的职责不相同,双方要安于自己的职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放到后面说。 文王他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把自己的家庭办好,把夫妻这一伦办好,把父子这一伦办好,这样群臣才尊敬他,他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出去以后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告诉你,你要做一番事业,你没有一位好的女朋友,你没有一位好的太太,你的事业很难成功。 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位女性如果没有找到一位君子来做自己的丈夫,你一生都不可能幸福,为什么呢? 因为到你四十多岁了,人老珠黄了,不好看了,又胖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丈夫去泡小秘了,你能高兴吗? 家庭能和睦吗? 男女之伦是社会的基础,很重要。 孔子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也就是说不明白《诗经》中的男女关系,不能正男女这一伦关系,学道就是“犹正墙面而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儒家学道,是从家庭入手,要把孝道做好,把夫妻这一伦处理好。 同样我们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把企业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把男女关系处理好,不然我们就像瞎子一样,撞在墙上,撞的头破血流。 我现在看到很多人都离婚了,至少我周围的朋友,基本上有一半是离婚的,很可怜! 离婚对谁的伤害最大呢? 小孩! 小孩会问妈妈:爸爸去哪里啦? 爸爸不要我啦? 或者问爸爸:妈妈去哪里啦? 妈妈不要我啦? 小孩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就很难有一个好的人格教育,这对小孩一生的成长是很不好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跟太太不是感情不好了,就是没有共同语言了,都不是的。 哎呀,夫妻这一伦搞不好,很多男人过不了“色”这一关。 男人天生好色,好多女人都不喜欢好色的男人,其实天下男人都好色的。 哎呀,女孩子也不要瞧不起男性了,女人好情,男人好色,所以连在一起叫色情。 (众笑)都这样的啦,不然男人不叫男人,女人不叫女人了。 女子好情,哎呀,跟女人谈恋爱很幸苦的,整天就是缠着你说,说一句爱我好啦,说一句I loveyou嘛,说一句嘛,就喜欢这样嘛。 天下很多女子常沉迷于情感,成天愁眉苦脸。 你看那个林黛玉,为什么身体不好呢? 天天忧愁嘛,发愁嘛,我的宝哥哥在哪里呀? 三百六十五日,不在愁中便在病中,那身体能好吗? 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你所喜欢的那个人,往往不是那人本身,而是喜欢你去喜欢的感觉,就像男人好色一样,他喜欢的是他的感觉。 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你看我的手也很白的,细皮嫩肉。 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美眉长得很漂亮,皮肤好白,很想摸一下;当你去摸她手的时候,你闭着眼睛去享受,快摸到的时候,把这位美眉把手拿走,把我的手替上去,告诉你,你得到的感觉肯定是一样的,对不对? 好舒服啊,(众笑)事实上你摸的是我的手嘛,你是在摸你自己的感觉,懂不懂? 所以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嘛。 懂不懂这个道理,你所谓的爱,其实你是爱去爱的那个感受,明白吗? 所以你会为之悲哀,会为之痛苦,流泪,你都愿意去爱,你是爱是这个感受。 你要明白你就开悟啦,就解脱了。 找男朋友,就要找一个像文王一样有德行的,他才能够一心一意对自己好嘛。 要找一位太太,要找一位什么样的呢? 要窈窕淑女,不要整天想苗条美女。 同学们要懂这个道理,如果男女这一伦没有处理好,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的。 我看到现在的大学生,男男女女经常在外面同居的很多。 其实都搞错了,很多同学谈恋爱,甚至同居,其实都没有想到要建立家庭,要生小孩,要去尽家庭、社会的责任。 很多男女同学恋爱、同居,只是觉得很新潮,好奇,或者受情欲驱使。 但是当你还没有搞清楚家庭是什么回事,还没搞清楚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你就过上夫妻生活。 不知道大家这么做时,是否想过自己未来的丈夫、妻子和小孩。 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不是老封建,这些话我相信我说的跟你们父母说的是一样的。 我是比你们大十几岁,虽然看起来我很年轻,作为过来人,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因为见多了,不希望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在重演。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背下很多感情的债,到他结婚以后,这些感情的纠纷不可能使他家庭幸福。 所以大家现在的一言一行,都要想到未来自己的家庭,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 如果现在大家乱搞男女关系,会为此而付出代价的。 不要那么幼稚,大家一定要冷静的去想,你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要搞清楚再去做,还没搞清楚,稀里糊涂就去做,那就很麻烦。 (三)太太的来历  男女有别的另一层含义是说,男女的职责不相同。 女子承担着家庭、社会的重任,而且都是默默无闻的在奉献。 所以古人对女子的赞美是:厚德载物。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诗经》的另一首诗,《思齐》。 “齐”字,念“斋”音。 这首诗赞美了一些伟大的女性。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思齐》这一首诗出至《诗经. 大雅》,毛序云:“《思齐》,文王所以圣人。 ”孔颖达疏云:“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 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大贤故,故歌咏其母。 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 经四章首章言太任德行纯备故能生此文王,是其所以圣也。 二章以下言文王德当神明,施化家国,下民变恶为善,小大皆有所成,是其圣人之事也。 ”《思齐》这一首诗告诉我们文王是为什么可以成为圣人。 文王为什么可以成为圣人呢? 是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贤母,由于文王的母亲很有德行,所以她能把文王教育好,使文王成了圣人。 虽然文王了不起,但他的母亲更了不起。 这一首诗一共是四章,第一章是赞美文王母亲太任的德行;第二章至第四章,讲的是文王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王为政是以德教化群臣、百姓。 “思齐大任”。 毛传云:“齐,庄也”,庄,即庄严肃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庄严肃穆的。 这句诗是说文王的母亲太任,她的内心一直定在庄严肃穆中。 文王母亲的德行事迹,大家可以参阅《烈女传》。 唉! 《烈女传》这部书,现在你在书店里绝对找不到。 因为大家都不想当烈女,都想当美女,一提起《烈女传》很多人说那是残害妇女的。 我告诉你刚好相反,妇女最重要的是什么? 她的家庭,她的小孩,这部书告诉我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这是帮助女子的怎么说是残害妇女的呢? 《烈女传》里说到太任在怀文王的时候,就是做到思齐,内心庄严肃穆,这样生下来的小孩非常聪明的。 如果一个小孩体弱多病,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一定是多愁善感,为什么母亲多愁善感呢? 一定是夫妻感情不好。 如果夫妻感情很好,生活很美满,那么怀孕的时候心情很愉快,如果内心又庄严肃穆,生下来的小孩一定非常聪明、活泼健康。 这就是胎教,中国古人老早就懂得了。 现在西方科学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女子怀孕以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 我主张大学里男生女生的课要区别开来,因为上天赋予男女的职责不同,男女有别嘛! 现在大学男生女生的课程都完全一样,而把女性建立家庭,生育小孩的教育全部推给社会,社会又没有去教育,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方面的事情。 这就导致整个国民的素质下降,为什么不在大学开一门课呢? 开设这些课程,告诉女子怎么去对待这些问题?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告诉女子怀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当好一个母亲,这个是应该的呀! 难道在座的女生都不想当一个好母亲吗? 以前我有一个女学生,很讨厌小孩,过了几年,她年纪大了后,就很喜欢小孩,看到小孩就想抱,很想生一个很活泼健康的小孩子。 这是女人的天性,母爱是女人的天性,这个道理很简单。 不要把我们的女子都当做男人来教育,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来的。 太任她就懂得这个道理,她怀文王的时候庄严肃穆,所以生下来的儿子能当圣人。 “思媚周姜”。 媚,是爱的意思。 周姜就是太姜,是太任的婆婆。 文王的父亲叫王季,王季的太太叫太任,王季的父亲叫古公亶父,就是文王的爷爷,文王爷爷的太太就是文王的奶奶,文王的奶奶叫太姜。 太姜也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女子,古公亶父这个人相当了不起,他原来是一个小国豳国的国君,但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整天去攻打他的国家抢夺他的财物,他为了不让百姓打仗,就把财物送给这些少数民族,要粮食就送粮食,要钱就送钱。 然而这些少数民族还要攻打他的国家,目的是想抢他的土地,后来古公亶父就说,“哎呀,你们不要打仗了,会死很多百姓的,干脆我不当国君了,我走,把国家送给你们算了。 ”所以他大清早也不上朝,骑上马要远走他乡。 百姓可不让,百姓说我们组织军队来,肯定能把少数民族打败。 古公亶父对百姓说,“国家在我手上和在别人手上对你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为了我个人的利益,牺牲你们百姓的生命不值得。 ”说完,古公亶父骑着马就离开了豳国,谁跟着他呢? 他的太太,太姜,跟着他。 如果一个不好的太太,哭得死去活来,哎呀,我要做王后呀,我要做后妃呀,你不能不要国家。 我看他古公亶父,也得东倒西歪。 太姜没有这么做,太姜很支持古公亶父,跟着古公亶父一起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 这一群百姓一看,他们的国君如此之厚道,如此关爱自己,不能离开这样的国君,所以这些老百姓携妻带子的,跟着古公亶父翻山越岭到了歧下,从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后来的周,古公亶父为周八百年的江山奠定厚实的基础。 太姜的德行非常好,能辅佐古公亶父成就德业。 太任她就经常思念太姜的德行,以太姜作为自己的榜样,所以她就成为了“京室之妇”,也就是成了国君的夫人。 文王的父亲王季不是古公亶父的长子,而是小儿子,泰伯才是长子。 但是由于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内心庄严肃穆,生下的文王有圣人的瑞相,所以古公亶父就想把国家传给这个孙子。 但是要这么做就得把江山传给小儿子王季(即文王的父亲),但是古公亶父很为难,因为泰伯是长子,应传为给他。 泰伯很孝顺父亲,知道父亲的心思,就和虞仲(古公亶父的二子)偷偷跑了,跑到了南蛮之地,纹身断发,不再回国。 后来古公亶父就把国君之位传给了王季,太任呢,也就成了“京室之妇”。 王季最后将把江山传给了文王。 文王受了母亲的教育,知道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找一位像自己母亲一样的贤妻良母,所以他要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后妃,文王用真诚心求,所以求到了。 这位后妃是谁呢? 如果我没理解错,就是太姒。 所以将《雎鸠》和《思齐》这两首诗连在一起研究,这就明白了许多道理。 文王所求的窈窕淑女是太姒,这位后妃非常有德行,能帮助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嗣,就是继承的意思。 徽,是美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文王的后妃太姒能够继承太任的美德,能够行太任之德行,能够续行太任之教令。 太姒她有十个儿子,其他妾所生的儿子近百个,文王这一家人丁兴旺,家庭和睦,这都是后妃管理有方。 后妃非常了不起,因为她还生了两位圣人,一位是武王,另一位是周公。 这样的母亲的确是太伟大了。 文王有一个好的太太,又有一个好的母亲,所以能成圣人。 文王很有德行,虽只有百里之国,但却能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顺他。 文王去世以后将国君之位传给了武王,武王最后才把纣王给灭了,建立了周八百年的江山。 文王、武王、周公父子三人,综合上古文化,建立了庞大的人文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所以孔子称赞周的文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所以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这些丰功伟绩,是谁奠定的? 是三位女性,太王的夫人太姜、王季的夫人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是这“三太”。 所以古人称妻子称为太太,是出自于这“三太”。 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叫妻子为“太太”,不知道所以就不叫“太太”了,叫老婆,(众笑)一点都没有尊敬之心。 “太太”是尊称,因为女子厚德载物,犹“三太”一样,为人所尊敬。 以后各为女同学做别人的太太,别人叫你老婆,不要答应他,要叫“太太”。 明白吗? 称呼可以提醒我们要向“三太”学生,要懂得教育小孩,教育丈夫。 叫我“太太”是尊重我,叫“老婆”好很难听的,老婆就是老太婆的简称嘛。 (众笑)  古人称夫人为“妻”。 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主辅为一,说的就是和丈夫为一体。 古人也称妻为“夫子”。 夫者,扶也,犹能扶成主之德也,说的是作为妻子,她能够辅佐自己的丈夫,能够完成他的德业的修养,就是古人讲的“相夫教子”。 “相夫”,不是天天帮他洗衣服,做饭,是帮助他成就自己的德行,帮助他。 所以女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她相夫教子,能够教育小孩成人,能扶成丈夫之德业。 大家看看这“三太”,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赞美女性用“厚德载物”这四个字。 女德,太伟大了。 古人男女关系的处理是效仿天地秩序的,孔子在《易经. 系辞》有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之,坤能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公;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谓乎其中矣。 ”  人类社会的秩序,若是效仿整个宇宙的,符合天道,必定是天长地久。 如果乾坤颠倒,必亡矣! 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尊地卑”,大家不要依文解字,说天是尊贵的,地是下贱、卑微的,是不重要的。 如果没有土地,我们何以立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 所以“卑高在陈,贵贱位矣”,我们换一种说法,意思是天在上,地在下,相辅相成,自为一体。 也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一个是主,另一个是辅。 天地有尊卑,那么事情就有主辅。 换一种说法,大家容易理解。 主,就是主要的。 辅,是辅助。 二者为一体,不可以偏废。 尊卑在于万事万物,我们可以看它是上和下的关系;对于事情来说,可以理解为主辅关系。 事情要成功,就要有主、有辅。 家庭也是如此,在古代的家庭男为主,女为辅。 有些女同志说,我们不服气,我们也当主。 女主男辅也可以。 总有一个人要作辅,不能两个都作主。 两个都要作主,就一定会打架。 现在的家庭夫妻为什么不和? 因为两个人都想当老大,所以不和。 主和辅,它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的两面。 任何事情有主,肯定有辅;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有上级必定会有下级;作为一个家庭也必定有主辅。 没有了这个人伦,全部都乱套了。 乱套,就称之为乾坤颠倒。 你能想像地在天的位置,天在地的位置,人怎么活呢? 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男尊女卑”,但现代人依文解字,会误解为岐视女性,所以我换一个说法,就是“男主女辅”,这样大家好理解。 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是说男女有同样的人权,不是说男女一定要做相同的事才叫平等。 难道男人跟女人做一样的事吗? 不可能嘛!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稍为冷静去想就懂了。 首先,女子她要生小孩,男人是不能完成这件事情的。 男人他怎么能怀孕生小孩呢? 这不可能吧? 所以男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尽的职责是不同的。 古人认为男女有别,就是这个意思。 但我们从文王以礼对待后妃,就知道古人夫妻相处,是相敬如宾。 所以古人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心是平等的,但在家庭的职责上是有别的。 这就是相有差别、有尊卑的不平等,而心是平等的,这就是天道。 现代人颠倒了。 男女在事相上要平等,但夫妻之间心不平等,所以家庭不和,离婚率相当高。 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到古代去过古人的生活,让我们的女子躲在家里不出来,如果那样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现代的社会女子相夫教子的职责是不能丢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女性是了不起的,既要尽相夫教子的职责,又要在社会上和男子竞争,女性在这中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能力与智慧会越来越强,所以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越来越强,这就是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众笑)因此,这个世纪一定是女人的世界。 但是有些女性,就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借口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完全忽视对小孩的教育,其实所谓的事业不外乎名和利,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放弃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是不对的。 没有女性的付出,家庭、社会都会混乱。 所以,在座的各位女生要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 古人将女子比喻为土地,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说女子犹土地一样,生长了万物,繁衍了人类,没有了土地和女子就无所谓在天成象,四时不会有,事不能成。 文王有一个好太太的帮助,所以做起事来就如有神助,才成就他的丰功伟绩。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毛传云:“宗公,宗神也。 恫,痛也。 ”笺云:“惠,顺也。 宗公,大臣也。 文王为政,咨于大臣,顺而行之,故能当于神明。 神明无是怨恚,其所行者,无是痛伤,其将无有凶祸也。 ”“宗公”,有几种解释,一种说是自己的祖宗,一种指说是大臣。 “惠”,当顺字讲,也就是说文王为政,能常常请教自己的大臣,能够顺天道而行之,所以他做事情如有神助,没有什么过错。 “罔”,是无的意思,就是众神对文王没有任何的怨恚之心。 “恫”,是痛的意思,就是说众神对于文王所做的事情没有伤痛。 众神即文王的祖宗,死而为神,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祖辈,对于文王所做的没有任何伤痛,可见文王的德行如此之好,就是鬼神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邢,法也。 寡妻,嫡妻。 文王能够以礼法来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兄弟,即对自己的妻子,他很尊敬,对自己的兄弟懂得友爱。 御,是治的意思,文王能以礼法待其妻至于宗族,以此为政把整个国家治理好。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用儒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王怎样把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好的呢? 文王用礼来对待自己的妻子。 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 你们男女青年谈恋爱你就会体会到,谈恋爱之前朦朦胧胧,男女都文质彬彬的,你尊敬我,我尊敬你。 确定恋爱关系,开始谈恋爱的头一、两个月,爱得要死要活的,之后,距离就越拉越近,你看到我缺点,我看到你的缺点,接着就开始你攻击我的缺点,我攻击你的缺点,然后就是互相谩骂,一点也不相互尊重。 夫妇也是如此,相处久了,对方的缺点全看透了,就开始讨厌,不用以礼来对待。 丈夫在单位里面工作,受了气,回到家里面找谁出气? 找妻子出气,妻子很难过了,说你干嘛要找我出气呀? 因为你是我妻子才找你出气! 多么荒谬的理由! 妻子是你这一生最爱的人,你有气你为什么找她出呢? 想过没有,她是你最爱的人,你干嘛要找她出气? 搞错了! 就像女朋友是自己最爱的人,你有气你干嘛要找她出气? 男朋友也是一样,你最爱他,为什么你有气你一定要往他身上发呢? 根本不懂得以礼相待。 什么叫做礼? 自卑而尊人叫做礼,对待自己的妻子、丈夫要以礼相待。 夫妻相处,生活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但是要懂得用礼来对待,这个叫做人熟礼不熟。 所以夫妻关系怎么把它搞好呢? 经常互相请客吃饭送礼,一定能搞好。 今天是太太的生日,哎呀,送一些礼物给太太,请她吃餐饭,经常请客送礼,说好话,一定能搞好。 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这些道理,我们其实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呢? 是因为在单位、在社会上做事,人际关系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大家都知道要克制。 但是夫妻、恋人相处时,就不懂得克制自己而是任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所以容易伤害对方,因此夫妻相处更应该要懂得克制自己,最好得方法是以礼相待。 文王懂得这个道理,能“刑于寡妻”,所以能把家治好。 同样,文王治理国家,对待群臣懂得以礼相待,君臣和睦团结,所以又能把国家治理好。 文王能“刑于寡妻”,所以太太能尽心尽力帮助他,而且太姒又是一位品德非常好的女子,文王不可能后院起火的,所以他才能专心治国。 如果文王在朝廷上处理政务,忽然有人来告诉他,文王不好啦,你的太太跟别的帅哥、猛男约会去了,文王听了肯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不知怎么办才好。 你说文王能把国家治理得好吗? 你的太太也是如此,她在家里面操持家务带小孩,忽然听说,自己丈夫跟其他的美眉不知道跑哪去玩了,她会怎么想? 家庭能稳定吗? 道理非常的简单,所以夫妻相互的尊重,用真诚心对待,不要相互欺骗。 《思齐》这一首诗告诉我们,文王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有一位好的母亲,有一位好的太太,有两位女性教育、帮助,所以成就了他的事业。 我经常讲,教育女性是很好的事情,教育好一个女性至少可以影响两个男性,一个是她的丈夫,另一个是她的小孩,所以今天来听课的女性越多越好。 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男人要靠女人教育的,我没说错吧,对不对? 你一出生第一位影响和教育你的就是母亲,她是你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对不对? 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年轻人,往往是受异性影响很大。 你们看那男同学踢足球,累了,一点精神都没了,这时女同学一鼓掌,他就会拼着老命踢。 (众笑)这个道理很简单嘛。 如果女性有品德,想追她的男子就会向着君子的方向进行,所以女德非常重要。 如果女性认为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男性就会来追求我了。 这不行,因为来追你的看上你的是什么呢? 是美色,出发点不好结果就不会好,到后面你肯定倒霉,因为他看到一个比你更漂亮的,身材更好的,他就跟你bye-bye,跟更漂亮的美女去了。 所以女子要注重德行的修为,你注重德行的修为,追求你的男子就会用道德去塑造自己。 女人对男人的影响很大,不要以为男人很厉害,你说是英雄厉害还是美女厉害? 英雄征服天下,美女征服英雄,(众笑)美女都是征服英雄的,美女出现的目的就是征服英雄,不然不叫美女的。 英雄的出现是征服天下的,美女征服英雄,历史都是这样的。 但美女不能征服圣人,圣人是美女没法征服的,圣人是教育英雄和美女的。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这两段诗文是说,文王德行的能教化群臣和百姓,使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四)色与情-青少年的最大障碍  《关雎》、《思齐》这两首诗,告诉我们一定要懂得把夫妻这一伦处理好,夫妻这一伦处理得不好,问题就非常严重。 在《礼记. 哀公问》里有一段话,这一段话从另一个大的原则来讲明这一问题。 公曰:“敢问何谓为政?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 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公曰:“敢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所以治爱人,礼为大。 所以治礼,敬为大。 敬之至矣,大昏为大。 大昏至矣! 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 亲之也者,亲之也。 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 弗爱不亲,弗敬不正。 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  古代所讲的为政,不是现在说的从政,而是教化。 作为 发布时间:2020-12-17 16:16:2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