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劝从医者 内容: 医业最易劝化人。 凡有病者,无有不愿速好,为彼说其吃素念佛,消除宿业,增长善根,彼自肯信,信而能念,则病当速愈。 且勿以学西医,总教人吃肉,谓滋养料富。 此种人来生皆要做人之食料矣,反说道理,害人自害。 汝肯以此存心,医道当必大行。 古云:“大乱之后民易治。 ”当此乱极之时,若有德望之人提倡佛法,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为彼说三世之因果,与六道之轮回。 有仁心者,孰不佩服乎? 儒教讲“仁民而爱物”,此话须从人生孩幼时做起,则其仁民也,方能究竟。 若不在孩幼时做,则其仁民处,或致误民,其爱直是空谈。 今为说其所以。 小孩无知,见飞、走等物,必直杀,或取而顽耍杀。 若大人无论何物均不许杀,以杀则折己福寿,致天地鬼神,都不保佑。 幼小时养成此习惯,大了决不至以互相残杀为乐。 十余年前,有英人林某,住南京,来普陀见光,送光几本书,云是他著。 他中国话尚不甚好,何能作很好文字乎? 有一本提倡卫生,专门以杀生为事。 余书均送人,唯卫生之书,光撕碎付字篓。 恐无知者持去,则害人害物,无有底极。 周君盖深中西人之毒,而不知卫生利人之道。 人为万物之灵,亦一种动物也。 我与万物同生于天地之间,彼未要我之命,我何得要他的命? 打蝇之家,蝇更多。 杀蜈蚣之人,常被蜈蚣咬。 彼欲卫生于现生,而现生亦未必得益。 由此一生常怀杀心,将来生生世世,常被人杀。 但以未能亲见,尚乐以忘疲而杀。 古书中有恶蚁者,蚁盈其尸。 恶蝇者,蝇集其体。 无法可设,徒叹奈何。 光以此事即是大造杀劫之根本。 若犹欲依己所见而为,窃恐有后悔不及时,为可怜可悯,无有可救援也。 仁人君子,何得专以杀物为事,令一切无知者皆效法乎? 十余年前,一皈依弟子有一小儿,买一拍蝇板,以为玩具,遂常拍之。 一日蝇多极,极力拍之,忽全屋皆黑。 大人遂开门窗,念佛忏悔,未久蝇悉去。 从此焚其拍物,亦无蝇来矣。 此系佛弟子,佛慈加被,令断杀业者。 若无信心之人,恐无此兆,其来生后世,何可设想也? 《礼观音求子疏》及《求子三要》,亦与一切青年人大有关系之文,无论老少,均不可不知。 否则不知节欲而望生子,子尚未生,父已先死。 或母因房事过多,而成痨瘵者,不知凡几。 今之聪明子弟,多犯手淫之病。 令看《寿康宝鉴》,及《了凡四训》,庶不至致成残疾,及短命而死之苦祸。 昔圣王设官布告,今则父母、师友概不说及此事,亦大家恶业之所感也。 更有愚人,儿子有病,即为娶妻,意欲病好,实则令其速死耳,可不哀哉? 湖南一人,两个儿子都由此死。 第三子有病,尚欲如此,一友诃之,遂止。 此盖前生诱人冶游而死之果报,一个死尚不悟,两个死了又不悟。 若非友人诃,则绝门矣。 愚人之心,何竟如此? 非怨鬼使他,必不如是之愚也。 汝行医,切不可学今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庸医。 无论男女,均令彼断房事。 直至大复原后,尚须过月余,方可一行。 否则纵令不死,也成残废无用之人。 除闺女、寡妇不可说,余俱为说,切勿以为碍口。 求子者须令断房事半年,以培足先天。 待妇天癸净后,其夜天气清明,日吉无凶,一行即可受孕。 从此永断房事,生子决定体格强健,心识聪敏,性情贤善。 又令夫妇常念观音圣号,决定可得福德智慧、华国宜家之儿女。 今之医生,只知医病,病之大忌,就是房事,概不肯说。 不知由此死了多少青年男女,此虽不是医生医死,然不为说病忌而死,亦不能不负误人性命之罪。 若无论什么病,均令断房事,则是与人强健长寿安乐,其功德大矣。 再劝人吃素念佛念观音,尚能令人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是艺也而进乎道矣。 较彼只医病者,功德更大多多矣。 女人临产念观音,决定不会难产,《一函遍复》中已说。 女子从小当学慈善,不生气,后来好处说不能尽。 若爱生气,后来苦处亦说不尽。 若喂儿奶,生大气,其子必死。 小气其子必病。 此从古名医神医所未发明者。 女人性情柔和,家道也会和,子孙相观而善,其利无穷。 ——《复净善居士书》  《不可录》,以一居士蒙三宝加被,不药而愈数月之痼疾(因其妾以终身吃素祷,即日病回机,不药而愈),以久病尚未复元,即犯房事,遂致殒命。 光念世人未知忌讳,故致死亡者,不知几何。 遂发心印此,增上万言,改名《寿康宝鉴》,以拯青年于无形之中,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使此居士知此,断不至得此结果。 其人尚诚实好义,非下流派,惜不知其忌讳,以致送命。 而以至诚祷夫病愈之贤妾,竟成杀夫之恶妇。 皆其平日昧于夫妇房室之道,有以致之。 阁下行医,益宜以其忌讳为嘱,俾一切人不至误送性命,其功德比用药治病之功,当更广大。 ——《复骆季和居士书》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 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 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 何以言之? 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 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 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 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 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 倘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 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 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 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 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 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 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 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余俱无碍),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兹而彰。 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 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 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 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 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 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 倘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 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 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又现今是一患难世道,天灾人祸,常常降作。 无论水火、刀兵、饥馑、瘟疫、虫蝗、旱潦、怨家、对头等,灾患临头,但肯至诚恳切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决定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又女人临产,念观世音,决定安然而生,无有苦痛。 纵久不能生,将至于死,肯念,则亦即立时而生。 (要出声念,不可心里默念。 以此时须用力送子出,若默念,必致伤气受病。 旁边照应之人,亦代彼念。 家中人,不在产房,亦宜为念。 不拘在产房内、产房外,念之皆有利益也。 平常于睡眠,与衣冠不整齐,及未洗漱,并沐浴、抽解,至不洁净处,均当默念。 默念功德仍是一样,出声念于仪式不合,非完全不可念也。)世人无知,视此事为畏途。 纵平常有信心人,亦不敢教人念,谓裸露不净,念之得罪。 不知此时母子性命相关,菩萨唯以度生为事,此时只取其诚,其裸露不净,乃出于不得已,非不恭敬特作此相者之可比。 肯念,则其子即生,不但无罪过,且令母子同种善根(此见《药师经》,非光杜撰)。 若平常必须致虔致洁,不可引此时为例而漫不恭敬,则罪过弥天矣。 此事凡念佛人均不知。 光从前不知俗习之谬,故《文钞》中均不言及。 后深知之,故常为一切人说,而其依者无不即得其效也。 此亦利人之一端也。 ——《与马星樵医士书》  汝夫肺病而死,又复失明,恐系病中不肯断房事所致。 无论何病,均以断房事为根本治法,否则神医亦难奏效。 汝既行医,当以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行房事,为第一切要之极重事。 肺病宜静养,尤宜常念观世音圣号,便能速愈。 汝夫业医,而病中不以念佛为事,亦泛泛悠悠之人,无真实信心。 故致一家数口,非汝无可为生矣。 彼盖未遇真知念佛法门之人,故一心参禅。 设一心念佛,或不致肺病不愈,而又失明也。 汝若殉夫,致多数人失养,其过大矣。 今由龙居士引汝入道,当以引人改邪归正,念佛求生西方,为报佛恩及善知识恩。 以修净业求生西方为第一要事。 汝当以《文钞》为所依,何可远涉冒险以见光乎? 见光也是说《文钞》中所说之话。 佛法中绝无秘密不传,亦非要口传心授之事。 外道邪徒,本无道理。 以秘而不传,诱人入彼道中。 若公开不秘,则人皆知其陋劣,便无人依从彼矣。 汝当以行医为事,勿兼教书。 以果真尽心于医,日尚不足,何又能教书? 认真则需费精神,否则恐误人儿女。 且听我说,专务一门。 须注重念佛,则仗佛力,医道必能大行。 但以利人为志事,不希望发大财。 倘医道无误,则人皆信服,劝人吃素念佛,人当依从而乐为之。 则是艺也而进乎道矣,此系以医弘法之章程。 凡病皆令断房事,一年不知少死许多人,其功德唯佛能知。 又女人临产念观世音圣号,决定无痛苦。 即难产得要死,一念即可安然而生。 况从小即常念乎? 又女子从小,父母即令不许生气,习成一柔和慈善性质,一生之好处说不能尽。 倘性情暴躁,未嫁前亦有苦事,尚不多。 以月经时生大气,或停经,或血崩。 嫁后生大气,或堕胎,或胎儿感得暴躁之性质。 生后喂乳时,生极大气,儿随吃乳即死。 大气不甚烈,或半天一天死,无一不死者。 小气不死,必定生病。 若连天常生小气,前毒未消,后毒又加,则危险之极。 此事吾国名医神医均未言及,今已发明,当与一切人言之,则是救命于未生之前,其功德大矣。 医生宜各注意。 蛋不可食。 邪见人云“无雄之蛋可食”,此话切勿听信。 又蛋有毒,以鸡常食毒虫故。 ——《复唐陶镕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0-12-17 12:37:3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