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持斋断肉之疑 内容: 释持斋断肉之疑(凡八辨)【原文】问,杀伤物命,罪固大矣。 至于食肉,宜若无罪。 而经言食肉必得恶报,则冥间法网太苛矣。 •答,非独冥间,世间法律,亦复如是。 杀生譬之劫盗,食肉譬之窝赃。 窝主与盗,相去几何。 ◎世尊告大慧菩萨云,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 一切众生,展转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臭秽不净,不应食肉。 诸天厌弃故,不应食肉。 令口气臭故,多恶梦故,不应食肉。 入于空间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 听食肉者,无有是处(详载楞伽经)。 【译白】问:“杀伤物命,罪过固然极大。 至于食肉,应该无罪。 而佛经上说:“食肉必得恶报。 ,则冥间法律未免太苛刻了。 ”•答:“并非只有冥间法律苛刻,世间法律也同样如此。 杀生者譬如是劫盗,食肉者譬如窝赃。 窝主与劫盗之罪,本来就差不多。 ”◎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有无数理由,不应食肉。 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搌转常为六亲眷属,将众生当做六亲想,所以不应食肉。 肉类本身臭秽不净,所以不应食肉。 食肉者将被诸天厌弃,所以不应食肉。 食肉者口气臭秽,常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 食肉者,行于空间林中,虎狼闻其肉味,必来侵犯,所以不应食肉。 因此食肉者无有是处。 ”【原文】问,衣食皆系前定,福多则所享亦多,持斋乃薄福耳。 •答,食则是君禄,不食是君福。 持斋戒杀,适见其福厚耳。 如谓但得人口,即名为福,则鸡吞蜈蚣,鹊啄蚯蚓,人反逊其福耶。 【译白】问:“衣食享用皆是前世注定,福报大,则自然所享也多。 持斋食素的大概都是薄福之人吧? ”•答:“对于荤腥物类,食是你的禄,不食是你的福。 人能持斋戒杀,则可见其福报厚。 若认为只要入得口即为有福,那么鸡常呑蜈蚣,鹊常啄食蚯蚓,莫非人反不如鸡和鹊有福了? ”【原文】问,信斯言也,必持斋而后可。 试问孔子持斋乎。 •答,持斋。 书言,斋必变食。 子之所慎斋。 礼言,致斋于内,散斋于外。 班班可考。 必斋戒而后可交神明,则食肉为昏浊之法可知矣。 今人事事不如孔子,而不持长斋,必欲藉口于孔子。 将以食肉为人圣之门耶。 【译白】问:“此言有道理,必要使人持斋而后方可。 那么试问当年孔子持斋吗? ”•答:“持斋。 《论语》中说:‘斋必变食(斋戒时,饮食必洁净)。 ’又说:‘子之所慎,斋(孔子所慎重对待的事,斋戒)。 ’《礼记》中说:‘致斋于内,散斋于外(致斋戒的诚意在内心,表现斋戒的诚意在生活起居上)。 ’有关孔子斋戒之事,记载于儒书中,班班可考。 因为斋戒必须洁净,而后才可与神明感通道交。 可见食肉是浑浊之法。 今人事事不如孔子,唯独不持长斋,必借口于孔子。 难道将食肉作为入圣之门吗? ”【原文】问,儒者处世,当以远大为期。 若拘拘于不饮酒不茹荤,则近愚夫愚妇矣。 •答,愚夫愚妇中,持斋者什鲜一二,食肉者遍地皆是。 岂持斋者愚,食肉者不愚耶。 子试问古来大憝〖大憝(dui),恶魁】奸恶,有持斋者乎。 无有也。 试问魁刽屠儿市井无赖,有持斋者乎。 无有也。 观此,则持斋者可知矣。 【译白】问:“儒者处世,当以远大理想为志向。 若只拘泥于不饮酒不吃荤,则近乎于愚夫愚妇了。 ”•答:“愚夫愚妇中能持斋的,十人中难得有一二,食肉者却遍地皆是。 难道只有持斋者愚,食肉者就不愚吗? 请问自古以来,大奸大恶者当中,有持斋人吗? 没有吧! 又问,魁侩屠夫及市井无赖,有持斋的吗? 也没有吧! 则持斋者之品行如何即可想而知了。 ”【原文】问,持斋之善,余既知之。 但形容枯槁,奈何。 •答,真身为重,假身为轻。 【译白】问:“持斋之好处,我已知道了。 但食素之人,身体痩弱,形容枯槁,怎么办呢? ”•答:“食素之人,未必身体痩弱。 即使身体瘦弱,也以真身为重,假身为轻。 ”【原文】问,世间五种辛菜,本从地中所产,何为并此戒之。 •答,为其辛臭故,能障菩提故,食之诸天厌弃故,熟食助淫,生食发恚故,邪魔饿鬼闻气常舐其唇故。 【译白】问:“世间五种辛菜(指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本从地中所产,为何也一并戒之。 ”•答:“因五种辛菜之味辛臭,能障碍菩提道。 食五辛者,诸天嫌其臭秽,全皆远离。 熟食助长淫心,生食易生瞋怒,而邪魔饿鬼闻其气味常舐其嘴唇。 ”【原文】问,有人谓吾虽不持斋,然胜于持斋而破。 有人谓吾虽持斋而破,犹愈于不持。 敢问优劣何如。 •答,譬之仕宦,其不持斋者,未登仕版者也。 持之而破者,既登仕版而被黜者也。 暂持而破,如甫入朝班,旋遭放逐。 久持而破,如向居权要,忽赋归田。 【译白】问:“有人说我虽不持斋,但胜过持斋而又破斋者。 又有人说我虽持斋而又破斋,但还是比不持斋者强。 请问究竟谁优谁劣? ”•答:“譬如仕途为官,其不持斋者,如同未入仕途之百姓。 持斋而又破斋者,如同已出任为官而又被罢免者。 暂持而破,如刚入朝班不久,即遭放逐。 久持而破,如一向位居权要,忽然赋闲归田。 ”【原文】问,吾等甚欲持斋,但美味在前,便不能自主,奈何。 •答,当作五种不净观,则决定能持矣。 何者为五。 一者厥种不净,谓肉食皆畜生之精血故。 二者所食不净,谓猪羊所食,无非糟糠粪秽故。 三者住处不净,谓其设身于大小便利之中故。 四者腹中不净,谓其革囊中满盛恶露故。 五者死后不净,谓其腐烂时,与死人无异故。 【译白】问:“我等很想持斋,但每当美味佳肴在前,总是禁不住嘴馋,该怎么办? ”•答:“当做五种不净观,便决定能持。 一者种子不净。 观想肉食都是从畜生之精血而来。 二者所食不净。 观想猪羊等所吃之饲料无非糟糠粪秽。 三者住处不净。 观想畜生整天处于粪便之中。 四者腹中不净。 观想畜生体内盛满屎尿恶露。 五者死后不净。 观想畜生死后皮肉腐烂时与死人的尸体没有两样。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释持斋断肉之疑 发布时间:2021-01-03 00:24: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