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瓦解淫念的秘密 内容: 【提示】:本文虽然引用了禅宗修证资料,但最后结论对于所有戒友都具有借鉴作用。 戒意淫是成功戒掉淫习的关键,因为淫习是由淫念引发的。 现在很多戒友都用观心的方法戒恶习,那么如何观心戒意淫呢? 很多人并不清楚。 本文就与大家探讨一下。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由于禅宗对于如何观心研究的最彻底,所以我们可以借鉴禅宗观心的方法来戒意淫。 戒意淫之初,不妨先对淫念生起的实相做一番分析。 这个问题可参考《楞严经》的一首偈子:“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觉海性澄圆”,是由形而上的本体说到我们现在的人生,一切众生觉海的本性,本来清净圆明,这是不二法门。 可是怎么找到觉海呢? “圆澄觉元妙”,倒过来,先要把功夫做到圆满、清净,然后悟到了这个本来觉性原是元明玄妙的。 如何达到“圆澄”境界呢? 一切妄念来不要管它,等于大人看小孩一样,不理它,待小孩跑累了就休息了。 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你越看住妄念,妄念越来,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元明照生所”的缘故。 我们这个元明的功能,有照的力量,照到一切妄念,但照久了以后,它也变成妄念了,这是阳极阴生的道理。 就如同我们用手电照明,照得很厉害,电力太强了,功能用完了以后,什么都看不见了。 有照有用,妄念就如此产生了。 “元明照生所”,看住妄念就是“照”,“照生所”,就是能照的本身(觉性、觉知)生出了妄念(所)。 “所立照性亡”,妄念起来了,就是“所”立。 “所”立了,就“照性亡”了。 妄念形成以后,那个能照的就给盖住了,反过来盖住了本觉。 这个道理适用于观心戒意淫。 元明照生所。 “元明”是指我们的清净本性、灵明觉知,“照”是灵明觉知生起的功能,“所”是妄念、淫念。 “元明(清净本性、灵明觉知)照(观照)生所(淫念),所(淫念)立照性(观照之性)亡”,这句话大家好好体会。 有戒友认为戒意淫的时候,淫念一起,不必管它,等于大人看小孩一样,等小孩跑累了,就休息了,淫念就熄灭了。 道理上很对,可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事实上做起来很困难。 你越看住淫念,淫念越来。 为什么? 因为“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你看住了淫念本身。 能照的是自己的灵明觉知,所照的是淫念。 你是觉知,而不是淫念念头。 当你看住淫念的时候,你的觉性慢慢地就迷失在淫念之中了,你的觉性丧失了,你就变成淫念的一部分了,怎么戒意淫? 参话头与观心现在我们来深入研究禅宗参话头开悟,以及古代与近代禅师开悟用功的公案,以期对我们戒意淫有所启发借鉴。 禅宗最初传入中国直至禅宗六祖时期,人心纯朴,参禅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见性开悟。 到唐宋时期,人的慧根渐钝,禅宗采取参话头的方式开悟见道。 禅,分为如来禅与祖师禅。 例如“禅那”、“止观”、“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都是如来禅。 “天龙一指”、“临济四喝”、“云门饼子”、“赵州茶”、“如何是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看念佛的是谁”,这些都是祖师禅。 古德说:“如来禅好悟,祖师禅难明”。 参话头是祖师禅。 参话头也叫做看话头。 何谓话头? 话就是说话,头是说话之前。 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 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未生之际。 一念才生,已成话尾。 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落空叫做不灭。 一念回光返照“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 通俗讲,话头就是念头,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 比如你自己念“阿弥陀佛”,看这一念是从何处起来的,就是看话头。 禅师观心公案的启示我们研究一下古代禅宗大德雪岩钦禅师的参禅公案。 雪岩钦的名字,在《续指月录》上是仰山钦。 由于现在戒友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原文翻译如下:“我五岁出家,在师父身边做侍者,有一次听到宾客交谈,便知道了有禅宗参禅开悟、明心见性之事,我对参禅一事信得过,于是便学坐禅。 我一生愚钝,吃尽了千辛万苦。 十六岁为僧,十八岁到处参访,立志要出来究明此事。 我在双林铁橛远和尚会下,严格打七,一天从早到晚只在僧堂中打坐、行香,足不出户庭。 纵入众寮或到厕所,袖手当胸,徐来徐往,不左右顾(随时都守戒),目前所视,不过三尺。 洞下尊宿(曹洞宗的老前辈),教人参禅看狗子无佛性的话头。 只于杂识杂念起时,向鼻尖上轻轻举一个无字,才见念息,又却一时放下着,只默默而坐,待他纯熟,久久自契”。 (曹洞宗到了元朝时候,参这个话头为法门。 曹洞宗就是这样做的,门下功夫绵绵密密,只要有妄念来,用话头给他一裹,裹到没有话头时,一下放下,空的境界,一定就定很久。)“我当时忽于念头起处,打一个返观,于返观处遮(这)一念子,当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动不摇。 ”(这段文字就是禅宗观心的路子,对我们戒意淫有极大借鉴作用)。 “坐一日只如弹指顷,都不闻钟鼓之声,过了午斋放参,都不知得。 长老闻我坐得好,下僧堂来看,曾在法座上赞扬。 ”雪岩钦禅师参禅观心的方法是:念头一起,马上回转来找念头,一返观,当下这一念就空了,没有念头了,心境中清清楚楚,干干净净,一点杂念也不动、也不摇。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近代倓虚大师的坐禅观心公案。 《影尘回忆录》是倓虚大师的传记,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建议大家读一下。 书中记载了近代天台宗祖师倓虚大师的坐禅体会:有一次,我到谛老那里去请教,顶完礼之后,他老先问:“你用的功夫怎么样? ”“没别的! ”我说:“最初坐的时候,妄想直起,像海里的波浪一样,前浪逐后浪,后浪逐前浪的不断,抑制也抑制不住,心里很著急。 后来我不抑制它,反而用观照力来观它,观看妄想究竟从何处起,这样一观,妄想就没了,没了又起,起来再观。 时间长久,慢慢的妄想就不起了,心里也很恬静很自然了。 ”“嗯”谛老说:“你算会用功咧! 就这样好好回去修吧,以后可以不用再来。 ”有一次坐晚二板香,觉得刚盘上腿子不久就开静了,后来经邻单的告诉我,一支大板香,早已坐过了。 在这一支香里,虽觉得时间没多大工夫,可是觉得身心很恬适,很如法,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受用,无形之中,从性地里流露出来两句话,就是: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最初我对这两句话,并不敢认为就是对,后来去问谛老,谛老给印可了。 雪岩钦禅师和倓虚大师的观心方法希望大家仔细体会一下,对于戒意淫很有借鉴作用。 观心戒意淫的秘密观心对治淫念,可是心怎么观? 很多人并不清楚。 禅宗看话头、雪岩钦禅师、倓虚大师参禅观心做功夫的方法,就是对我们如何观心戒意淫的最好回答。 这些禅宗大师的观心方法我们不妨借鉴到戒意淫上来:当淫念一起时,你不要看住淫念,因为你越看住淫念,淫念动得越厉害,根本止不住。 当淫念一起时,迅速反观淫念的起处,起来之处,淫念之前头,看这个淫念究竟从什么地方起来的,如此一观,淫念当下冰释。 我们费了大量篇幅讨论观心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家只需记住这一句话,就算没有白看本文,这句话也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以观心对治淫念,观的不是淫念,而是观淫念的起处,生起之处! 淫念的生起之处是我们的清净本心。 观心,就是迅速返回到淫念的生起之处----清净本心。 观淫念就像抓贼一样,看看淫念究竟从何处来的,又到何处去了? 起淫念的是谁? 知道自己起淫念的究竟又是谁? 能观的是谁? 所观的又是谁? 当你自己迷失在淫念中的时候,自己的觉念到哪里去了? 这样观来观去全是觉照的力量,淫念就没有根了,就成一念觉心了。 结论古人云:顺为贱,逆为贵。 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 意淫是顺淫念之流而下,是离本逐妄,是贱。 戒意淫是逆淫念之流而上,是离妄返本,是贵。 当我们保持觉知时,我们就可以做念头的主人。 反之,如果我们失去了内心的觉察,那么念头就会反客为主。 你跟着念头跑,你的觉知就会迷失在念头之流里。 淫念一起你跟着它跑,你就给淫念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你就是淫念无限活力的背后推动黑手,你变成了淫念的根,结果就会戒淫失败。 观心,就是观“淫念的生起之处”,就是观察你心中的淫念究竟从何处起来的。 你如此一观,就让自己一瞬间从淫念中脱离出来(由妄念返回本觉),你一脱离,淫念就失去了根,一瞬间就瓦解了。 这就是瓦解淫念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1-01-02 04:18:2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