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东岳受戒 内容: 东岳受戒(出自《传灯录》)【原文】唐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人也。 永淳二年,受具戒。 后谒安国师,印以真宗。 卜庐于泰山之庞坞。 一日,有异人峨冠而至,舆从赫奕,问,师能识我否。 师曰,我等视一切众生,不作分别。 神曰,我岳帝也,能操人生死之权,何得一目相待。 师曰,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 吾身如空,汝能坏空乎。 神即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胜于余神,愿受正戒,令我度世。 师乃张座秉炉,正几告曰,付汝五戒。 汝能不淫乎。 神曰,我亦曾娶。 曰,非谓此也,谓无外色耳。 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盗乎。 神曰,我无所乏,焉得有盗。 曰,非谓此也,谓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祸善耳。 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杀乎。 神曰,实司其柄,安得不杀。 曰,非谓此也,谓无滥误疑混耳。 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妄乎。 神曰,正直之神,何曾有妄。 曰,非谓此也,谓先后皆合天心耳。 神稽首曰,能。 又问,汝能不遭酒败乎。 神稽首曰,能。 师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 辩论良久。 神曰,我受师教,当报师恩。 乞师命我为世间事,现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皆生信念。 师辞。 固请,乃告曰,东岩寺之障,空旷无树。 北山有之,而非屏拥。 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 神曰,闻命矣,但昏夜间必有喧动,愿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 师送出,观之,见仪卫如王者,云霞瑞霭,环佩幢幡,凌空隐没。 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 诘(jie)朝〖翌曰〗视之,则北岩松柏,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矣。 开元四年丙辰,嘱门人曰,吾始居寺东岭,没后可塔于此。 言讫,安然而化。 [按]水陆神祇,宿世亦曾修福,但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受福报,便复昏迷。 世有持戒之僧,转世居权要,遂饮酒食肉,毁谤三宝者,皆修福不修慧故。 昔世尊未成道时,在菩提树下端坐。 魔王波旬恐其成道,将八十亿众,欲来害佛,而告佛言,悉达太子,汝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执汝足,掷之海外。 佛告波旬,我观一切世间,无能掷我海外者。 汝于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即八关斋〗,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为大魔王。 而我于阿僧祇劫,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 汝安能害我。 波旬谓太子,汝之所言,有何证据。 佛指地言,此地证我。 说是语已,大地震动,无量地神从地涌出,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为作证,如佛所说,真实不虚(详载杂宝藏经)。 故知福慧二者,不可偏废。 东岳圣帝,可谓不昧正因矣。 所以垂训有云,不因享祀而降福,不因不奉而降祸。 明明是受戒后语也。 世俗不察,枉杀物命,良可慨已。 【译白】唐朝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今河南洛阳)人。 永淳二年,受具足戒。 后拜谒慧安国师,得悟禅宗心法。 卜居于泰山庞坞。 有一天,来了位头戴高冠、身着盛服之异人,后边车马随从,威风凛凛。 一见元珪禅师便问:“禅师可认识我吗? ”禅师说:“我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不生分别。 ”神说:“我是执掌人间赏罚与生死的东岳大帝,怎能与平常人一般看待? ”禅师说:“我本不生,你怎能使我死? 我身如虚空,你能坏得了虚空吗? ”神当即向禅师顶礼说:“我也聪明正直,胜过其他神,愿禅师为我授正戒,使我出离六道轮回。 ”禅师于是张设香案,登上法座,神态庄严地说:“今为你传授五戒。 你能不淫吗? ”神说:“我虽为神,也曾娶妻的。 ”师解释说:“不是指此,是说不可有夫妻之外之苟合。 ”神稽首答道:“能。 ”又问:“你能不盗吗? ”神说:“我无所缺乏,怎会偷盗! ”禅师说:“不是指此,是说不会因享受祭祀而使恶人得福,不会因没有祀奉而使善人得祸。 ”神稽首答道:“能。 ”又问:“你能不杀吗? ”神说:“我既操生死之权,怎能不杀? ”禅师说:“不是指此,是说不可滥杀、误杀、疑杀、混杀。 ”神稽首答道:“能。 ”又问:“你能不妄语吗? ”神说:“我既为正直之神,何时曾有妄语? ”禅师说:“不是指此,是说凡所发言语须皆合天心。 ”神稽首答道:“能。 ”又问:“汝能不为酒所败坏吗? ”神稽首答道:“能。 ”禅师说:“如上五戒,是佛戒之根本。 ”接着又开示东岳神许久。 神说:“我蒙受师之教诲,当报师恩。 敬请师命我做些世间事,让我现些小神通,使不信佛法之人,都能生起信心。 ”禅师辞谢。 神再三请求。 禅师告知说:“东岩寺门前,空旷无树,北山虽有许多大树,而不能作屏障。 你能把北山之树移到东岭吗? ”神说:“敬遵师命。 只是夜间必有喧动,请禅师不要惊骇。 ”说完作礼辞去。 禅师送出,往外一看,见仪仗森严如帝王,云霞瑞霭,环佩幢幡,凌空隐没。 当天夜晚,果然暴风吼雷,奔云震电。 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岩的松柏已全部移至东岭,成排耸立,如同种植。 开元四年丙辰,禅师嘱咐门人说:“我一向居住东岩寺之东岭,死后可在此建塔。 ”说完,安然而化。 [按]能成为水陆神祇,必然宿世也曾修有福德,只因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受福报,便又糊涂。 世上有持戒之僧,转世后位居权贵,即恣意饮酒食肉,毁谤三宝,都是因其前世修福不修慧之缘故。 当年佛未成道时,在菩提树下端坐,魔王波旬,唯恐他成道,率领八十亿魔军,要来害佛,恐吓佛说:“悉达太子,你赶快起身离开,若再不离开,我要执你的脚,把你抛到海外去。 ”佛告诉波旬说:“我看一切世间,没有谁能把我抛掷海外的。 你在前世,曾作一寺主,受过一曰八关斋戒,布施辟支佛一钵食,所以生第六欲天,为大魔王。 而我于无量劫以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你如何能害得了我。 ”波旬对太子说:“你所说之话,有何证据? ”佛指地说:“此大地可为我作证。 ”话音刚落,即时大地震动,无量地神从地涌出,胡跪合掌,齐声对佛说:“我等皆可作证,如佛所说,真实不虚。 ”因此当知,福慧二者必须兼修,不可偏废。 东岳圣帝,可说是不昧正因了。 所以他曾垂训说:“不因享祀而降福,不因不奉而降祸。 ”分明是他受戒后所说之语。 世俗之人无知,枉杀物命,实堪令人浩叹啊!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东岳受戒 发布时间:2020-12-31 00:18:1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