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劝养亲者 内容: 劝养亲者(以下言居家不宜杀生)【原文】人子养亲,其道各别。 全乎下养者为小孝,全乎次养者为中孝,全乎上养者为大孝,惟全乎最上养者为大孝之大孝。 何则。 下养者,惟知口腹之奉,酒食甘旨,不致有无余之叹,是亦世所难能,谓之小孝。 次养者,体亲之志,父母所爱亦爱,所敬亦敬,使亲心安乐,是名中孝。 上养者,谕亲于道,善则赞成,过则几谏,使父母圣德在躬,是名大孝。 至于最上养者,更有进焉。 常念父母之恩,同于覆载【覆载,指天地〗,父母之寿,易于推迁。 当用何法可报亲恩。 何法可延亲寿。 何法可使父母出离生死。 何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 何法可使父母得人圣流,究竟成佛。 譬如刀兵劫至,负亲而逃。 遁人山中,得毋亦有寇至乎。 遁人水中,得毋亦有寇至乎。 遁人旷野,得毋亦有寇至乎。 辗转熟思,必置父母于万全之地。 是名最上养,亦名无上养,亦名超出一切世间养。 岂非大孝之大孝乎。 若杀物养亲,使物类抱怨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啻以漏脯救亲饥〖漏脯,因屋漏沾水而有毒的干肉〗,鸩酒止亲渴矣,何逆重之,而可托言孝耶。 或曰,士人功成名遂,光祖扬宗,可谓孝乎。 答曰,功成名遂,固足取也。 若以此济其善,固为荣亲。 倘以此济其恶,不反为辱亲耶。 桧,嵩之父,亦宰相亲也,假令起于今日,人必恶之疾之矣。 故知孝子荣亲,莫如积德,功名其次焉者耳。 【译白】为人子女,奉养双亲之孝行各有所别。 能尽心做到下养的为小孝,尽心做到次养的为中孝,尽心做到上养的为大孝,唯独尽心做到最上养的,是为大孝中之大孝。 为什么呢? 最下养的,只知供给父母衣食所需,酒食甘旨,不致使父母有不满之叹,此也是世人所不容易做到的,因而称为小孝。 次养的,能体念双亲之心意,父母所爱的我也爱,父母所敬的我也敬,使双亲之心安乐无忧,称为中孝。 上养的,能善巧方便用正道劝谕双亲,凡遇父母有善言善行,就称扬赞叹。 若父母偶有过失,就婉言劝谏,使父母身心言行俱合圣德,此是大孝。 至于最上养的,比大孝又更高一层。 常念父母养育之恩,同于天地,父母之寿命,容易推移变迁。 当用什么方法可报答亲恩? 什么办法可增延亲寿? 什么办法可使父母出离生死? 什么办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 什么办法可使父母得入圣贤之流,乃至究竟成佛? 譬如遇到刀兵劫时,背负双亲逃难,藏入山中,能不担心被贼寇找到吗? 遁入水中,能不担心被贼寇发现吗? 避入旷野,能不担心被贼寇追杀吗? 辗转深思熟虑,必定要把父母安置于万全之地才能安心。 此就是最上养,也称为无上养,也称为超出一切世间养。 岂不是大孝中之大孝吗? 若杀物类奉养双亲,使物类抱怨于来世,让父母偿债多生,简直就像用有毒之肉救亲饥,以毒酒止亲渴啊! 此是何等的忤逆重罪,而还借口说是孝。 有人问:“读书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可称为孝吗? ”我的回答是,功成名就,固然值得肯定。 若能藉此功名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确实可为父母及祖宗增添光彩。 倘若凭恃功名做伤天害理事,岂不反使父母及祖宗蒙受耻辱? 南宋秦桧、明朝严嵩,他们的父亲,是权倾朝野官居宰相的父亲,假使还活到今天,人们一定会厌恶憎恨他们。 由此可知,孝子若要荣耀父母,莫如积德,功名还在其次啊!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劝养亲者 发布时间:2020-12-30 05:18: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