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劝宰官 内容: 劝宰官(以下言居官不宜杀生)【原文】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 有人焉高车测马,威德巍巍,即有人焉负贩肩挑,伶仃孤苦。 有人焉安富尊荣,金珠满藏,即有人焉糟糠不继,哀乞穷途。 其间荣辱相去,不啻天渊。 若不信佛家报应之说,宿世酬偿之理,则天之赋于人者,亦甚不平矣。 所以经言,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二宝中来。 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 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 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 宿生作如是因,今生受如是果。 喻如典乐之士,叩钟得钟声,叩磬得磬声。 亦如治圃之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 此富贵贫贱所以悬殊也。 叩以小者小鸣,叩以大者大鸣,乃至种一树得一树果,种十树得十树果。 此富贵贫贱所以又有差等也。 今之年少登科,享高官厚禄者,皆宿生好善不倦,广修福德之人。 不然,彼苍何独厚于宰官乎。 然居高乘势,顺风疾呼,为善有力,为不善亦有力。 譬之服参苓者,祛病在于此,致病亦在于此。 此孟子所以言惟仁者宜在高位也。 又况爵秩既尊,则日用烹炰【炰(pao),烹煮〗,宾朋宴会,所杀尤广。 身至一方,一方水陆众生,蓦尔而被凌迟之惨。 居官一日,一日无辜物类,相继而遭刳剔之刑。 是以往昔高贤,恻然戒惧,随在设放生之河,不时悬禁屠之榜。 发一令曰宰牛者有罚,而觳觫〖觳(hu)觫(su),恐惧得发抖的样子〗群牛,悉庆余生于屠肆。 发一令曰屠犬者有罚,而司阍义犬,皆脱惨报于刀砧。 至围山而猎,竭泽而渔,尤为申严号令,禁止杀机,诚恐事权既去,有善愿而无善力耳。 普劝当道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仰体上帝好生之意,朝廷恺悌之心〖恺悌,和易体贴】,一操政柄,便当广积阴功,苟可生全,无或因循错过。 爵尊者,谕各属以禁其屠。 位卑者,请诸宪以止其杀。 若能奉仁风于万世,固当名挂仙曹。 即使广惠泽于一时,亦可福资后代。 否则何异身入宝山,空手而回者乎。 【译白】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或居富贵,或处贫贱,各人命运,各不相同。 有人乘高车、驾驷马,威德巍巍。 也有人肩挑背负做苦工,孤苦伶仃。 有人安闲、富足、尊贵、荣显,金银珠宝满库藏。 也有人三餐糟糠犹然不继,沿街哀乞度余生。 其间荣辱相差有天渊之别。 若不信佛教因果报应之说,不信宿世罪福酬偿之理,则上天给予人的命运,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所以佛经上说,今生为人豪贵,或为国王,或为长者,皆从前世恭敬奉事三宝中来。 今生为人大富,皆从前世布施中来。 今生为人长寿,皆从前世持戒中来。 今生为人相貌端正,皆从前世忍辱中来。 前世作这样的因,今生就受这样的果。 譬如演奏音乐之人,击钟即得钟声,叩磬即得磬声。 也如种植园圃之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 这就是冨贵、贫贱悬殊之原因。 钟磬击得轻,声音就小。 击得重,声音就大。 乃至种一树,即得一树果实。 种十树,即得十树果实。 此又是富贵、贫贱各有差距之原因。 今之年少登科,享高官厚禄的,都是前世好善不倦、广修福德之人。 不然,苍天为何要特别厚待那些宰官呢? 然而居高位的人凭借权势,能乘机号召,做善事有力量,做恶事也有力量。 譬如服人参茯苓,既可治病,若服之不慎也可得病。 因此孟子说:“唯有仁德之人适合居于高位。 ”更何况爵禄既尊,则于日常烹饪,宾朋相会设宴款待,所杀生灵尤其多。 身为朝廷命官,每到一方,一方水陆众生即惨遭割肉碎骨之祸。 为官一日,一日无辜物类即相继而遭开膛破肚之刑。 所以从前贤明的高官,不忍见物类无辜遭殃,同时对吉凶祸福也心怀戒惧,无论到何处任职,随处设置放生河,经常公布禁止屠宰榜文。 只要官府发一令说,凡宰牛者有罚,于是因恐惧而发抖之群牛,便能于屠肆中庆幸死里逃生。 官府发一令说,凡屠狗者有罚,于是替主人忠心守门之义犬,便可于刀砧下得脱惨报。 至于围山打猎,戽干池水捕鱼等行为,更要申严号令,禁止人们萌生这样的杀机。 唯恐职权已去,纵有善愿也无为善之力了。 普劝尚在官位之仁人,速种善缘,乘势作福。 仰体上天好生之德,朝廷体贴仁慈之心。 一旦有权在手,便当广积阴功,只要能保全物命的,决不轻易错过。 爵位尊高的,要晓请各部属禁止屠宰。 地位卑下的,要劝请上司禁止残杀。 若能将此仁慈爱物之德政流布于万世,必定可使自己名列仙班。 即使推广恩泽于一时,也足可造福子孙后代。 否则,与身入宝山,空手而回之人有何差别呢?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劝宰官 发布时间:2020-12-30 00:29:5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