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序 内容: 【原文】圣教虽云大同,佛法实为最胜,不必深求奥义,即所制不杀一戒,可以断为圣中之圣,无可比伦矣。 夫人无智愚,莫不以杀为极苦,生为大德。 罪福之甚巨者,莫过于戕生止杀。 而物类之好恶趋避,与人情初无少异。 乃大烹用享、宴宾充庖之类,犹杂见于书传中,致使人忽于习见,狃为固然〖狃(niu),为习见所拘〗。 自非大雄氏,首垂禁戒,痛切提持,谁复知蠢动含灵,万物一体之义。 今儒门亦云爱物,吾未知脔割刳剔之可以称爱也。 云断树杀兽,不以其时,非孝。 不知太和常在,宇宙间固无可杀之时也。 旱干水溢,亦知禁绝屠宰,仰格天心。 而平时之鼓刀肆毒,干和酿灾者,置之不问。 吾不知其解也。 经云,转轮圣王出现世间,普行教命,令除杀业,而国土人民寿命福乐,乃至不闻刀兵饥馑之名。 生当劫浊,世运江河,先圣睹极重难返之势,万不得已,为害去太甚之言,而经传遗文,犹未免为饕夫藉口。 言之可胜悯叹。 友人安士周子,慨然著书,警发良心,挽回杀运。 搜抉分疏,披诚沥血,兼示域外之旷观,大破拘儒之陋说。 期于大梦顿觉,沉疴必瘳而后已〖瘳(chou),病愈〗,实贪残世界中大光明幢也。 同志相劝,梓而传之。 念杀为戒首,仁为善元,诸圣昭垂,决定明诲,因目之为万善先资。 是编所在,无量贤圣,慈心三昧,为之护持。 诸天鬼神,恭敬围绕,应以华香,而散其处。 同邑五云学人冰庵张立廉述。 【译白】三教圣人设教化导之初心虽大体相同,而唯有佛法最为高明。 姑且不必深求经文奥义,就以佛所制不杀生一戒,便可断定为圣中之圣,无可伦比。 人无论聪明愚笨,无不以被杀为极苦,以救命为深恩。 所以罪大恶极,莫过于残杀生命。 最善功行,莫过于禁止杀生。 一切物类皆有好生恶死、趋吉避凶之本能,与人类贪生怕死之心没有两样。 然而“大烹用享”“宴宾充庖”之类词语,每出现于儒家经典之中,致使人们习以成俗,误认为杀生食肉本该如此。 若非大雄世尊首先垂示禁戒,痛切教海,普天之下有谁知晓一切众生皆有灵性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之理? 现今儒门中也常说爱护物命,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每天厨房中切肉剔骨、开膀破肚的,也可称为爱护物命么? 儒家说:断一树、杀一兽,若不在适当之时,即是不孝。 岂知太和之气常在,宇宙间原本就无有可杀之时。 每当遭逢干旱或水突,朝廷也知告示百姓禁绝屠宰,希望能感格上天垂怜。 可是平时对那些任意宰杀牲畜,触犯上天,致酿灾难的,却置之不问。 我无法理解此种行径。 佛经上说:“当转轮圣王出现世间时,告谕天下,一律断除杀业。 ”所以国土人民,共享长寿福乐,甚至连刀兵饥馑之名都不曾听说。 我辈不幸生于劫浊时代,世运如江河日下,先圣见任意杀生之陋习已至积重难返之地步,万不得已,才变通说不要滥杀生灵之话。 而记载于经传中的这些文字,仍不免被贪馋之人用作借口,说来真令人不胜悲叹啊! 友人周安士先生,慨然著书,希望警醒人们的良知,以挽回杀运。 搜集选择各种事例,分门别类加以解释,可谓是披诚沥血,用心良苦。 又列举古今中外之所见所闻,以破某些儒者食古不化之陋说。 期望读此书者,能如大梦顿时觉醒,如久治不愈之病当下痊愈一样才好。 此书实可称为这个贪婪残忍的世界中的大光明幢啊! 今有志同道合之仁人君子相劝,希望此书能早日刻版印行流通。 念戒杀为诸戒之首,仁慈为众善之本,这是诸圣显扬垂示、决定明诲的道理,因而此书取名为《万善先资》。 此书所在之处,当有无量贤圣以慈心三昧,为之护持。 诸天鬼神恭敬围绕,并以香花散落其处而为供养。 同乡五云学人冰庵张立廉述。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序 发布时间:2020-12-29 21:07:2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