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章子嗣篇 内容: 袁公·不淫人妻 全人夫妇 失子复得袁公,陕西人。 明朝末年,在闯贼李自成作乱时,袁公携子舍家避难,于兵荒马乱之中,父子失散。 后来袁公寄居江南,想再娶妻生子以延续袁家香火。 偶然中买了一名女子,这名女子到了袁家后,却默默的流泪啜泣;袁公询问她:“什么事这么伤心难过? ”女子回答说:“不是为别的事,实在因为家中清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没米下锅的地步,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想要生存,真难! 我丈夫觉得没有勇气再活下去,想一死以求解脱,我不忍心丈夫以死了结,才出此下策──卖身让夫活命,如今面对袁公,想到从前与丈夫生活虽然贫苦,但是夫妻彼此照顾,感情非常好,如今触景伤情,悲痛人生际遇,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 袁公听了,觉得这女子也真可怜,她的丈夫这么穷苦,她却能无怨无悔的共同生活,到了没办法可想时,又牺牲自己让丈夫有钱活下去。 如今跟随了一个有钱的丈夫,却仍念念不忘穷丈夫,实在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女子。 顿时心中兴起了成全这对患难夫妻的念头。 于是袁公亲送这名女子回到她丈夫身边,告诉这对夫妻:“原先所付的卖身钱不用还了,另外我再给你们夫妇一笔钱作小生意,也好有个固定收入,不要有自杀、逃避现实的想法,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吃苦耐劳,问题总能解决。 ”夫妇二人感激得痛哭,再三拜谢袁公的仁德。 后来,夫妇二人胼手胝足的努力工作,等到生活好转后,便想为袁公物色一位身世清白的闺女,以报深恩,奈何一直找不到适当的物件。 有次两人偶然到扬州,遇到一个人领着一个面貌俊秀的男童要卖;两人便商议着,在还没找到适当的女子之前,不如先买下这个男孩,既可以服侍袁公,也可以作个伴。 于是买下男孩后,立刻渡江送到袁公的家里去。 袁公面对眼前这个乖巧的男孩,凝视了一会儿,袁公愣住了! 这不正是离乱中自己失散的儿子么? 茫茫人海中,以为再也找不到,见不到的乖儿啊! 人算不如天算,真是“你有千条妙计,不如老天一算! ”冥冥之中的善念、善行、善报、来得实在不可思议! 袁公舍了钱财,进门的填房又还给人家,旁人看起来真是人财两失;但是失散的儿子却又“失而复得”,这“舍”与“得”之间也真是奥妙! 莫文通·舍财 不贪女色 庇荫六代 莫文通,明朝云闲(今江苏省松江县)华亭人。 世代务农,乐善好施。 有一天乘船到乡间去买稻种,在江边看见两名大汉绑缚着一名少女,正要将她推入江中;莫文通上前问大汉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汉回答说:“她是我家主人的女儿,主人听夫人说她与男子有苟且之事,败坏了名节,叫我们将她推入江中”。 少女哭着说:“后母进门以后,一直在我们父女之中挑拨离间,这次竟然以苟且之事诬谄我,父亲不察,信以为真……”莫文通对大汉说:“这种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不能听信的,如果冤枉了她,不仅害了一条人命,一生的名誉也都毁了。 放了她吧! 她也怪可怜的,后母挑拨,父亲也不顾惜她这个女儿了。 我这里有些银两给你们,就当作是酬谢你们放她一条生路的报偿。 ” 少女被松绑后,叩谢莫文通救命之恩:“恩人! 小女子愿以捡回来的生命奉事恩人。 ”莫文通答道:“我并不是贪爱你的姿容,要你报答才救你,我是不忍心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从今以后,你更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落人口实。 现在天色已经晚了,孤男寡女不适合同处小舟上;你往前走,到灯火明亮的地方,找适当的居处投宿,我这里还有些零钱给你作食宿费用。 ” 那天晚上,莫文通的妻子梦见一位神人告诉她:“你夫救人一命,复不纳受为妾,于暗处不淫处子,阴德深重,上天将善报你家的数代子孙各个都贤孝有德”。 莫文通回到家后,跟妻子谈起没买稻种及救人的事,妻子也将梦境告诉夫君,并赞叹夫君仗义行仁的美德。 根据史籍所载,莫文通的子孙果然贤孝: 莫文通之子:莫胜,字景刚,以明经而通仕途(注);官职虎贲左卫,工书画,善画鱼。 莫文通之孙:莫昊(三代)为乡荐第二名。 曾孙莫愚(四代)为举人。 玄孙:莫如忠(五代),字子良,为乡荐第二名,嘉靖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洁身自好;善草书,诗文有体要,着有《崇兰馆集》(明史)。 如忠之子:莫是龙(六代),字云卿,十岁能文,擅长书画;皇甫汸及王世贞之辈极为称赞。 着有《石秀斋集》及《画说》。 莫文通虽世代务农,读书不多,但是他人性命攸关之际,放弃自己买稻种之钱,见义救人,而后,又不为美色所动,不趁人之危,所受果报使后代子孙俱受庇荫,从此转为书香门第,而入仕途,这种盛德感召的果报,诚然不可思议。 注:明经,明于经术,举士科目之一;以诗赋取者谓进士,以经义取者谓之明经。 钱豪富·仁义助人不贪小妾 贵子“天赐”江苏省武进县钱君是一位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豪富,可惜一直没有孩子。 钱君很达观,认为无子清净自在,出入均无牵挂;有子虽可逗乐承欢,但是需要认真教养;所以有无都任其自然,不像夫人那样忧急,无人传宗接代。 同村中有一喻性农夫,因为收成不好,无力偿付田租而被村中恶绅逼进牢狱,喻家向钱君求情,钱君不仅帮忙他们还清所欠,而且不收任何借据。 事情解决后,喻姓农夫带着一家大小,亲自到钱家叩谢救难之恩。 钱君的夫人见到喻家姑娘容貌姣好,想聘娶进门为妾。 喻农夫妇报恩心切,一听立刻欣然同意。 可是钱君却说:“夫人,趁人之危有所苟求,是“不仁”之举,我的本意是想帮助人家解决困境,但若趁此机会娶人家姑娘为妾,则徒增男女爱欲之嫌,虽非强娶亦是“不义”。 如此不仁不义,实在是大不智之人所为。 况且“钱”姓并非仅我一家,若说为了传宗接代,子孙之相貌、个性、品德能与老祖宗完全相同者,能有几稀! 世世代代的变化,早已大相迳庭。 夫人还是跟我学学吧! 儿女一事不用牵挂,我都不急,你又何苦自寻烦恼? ” 当夜,夫人梦见一位白髯老人对她说:“你先生仁义待人,性格端正,今日能面对婷婷袅袅之少女而不动邪念,宅心仁厚,上天当赐你夫妇得贵子。 ” 次年夫人果然生下一子,遂取名“天赐”。 天赐于十八岁那年参加各种考试都能高中玉榜,而且一路仕途平顺,后来官位做到“都御史”(注)。 钱君乐天知命,富而有仁有义。 深知子息一事,虽操之在我,但主之者天也;所以他既不为此事烦恼,也不去劳心伤神;善自修福;结果,于不求中反而得之。 注:都御史即都察院院长,专纠核百司、辩明冤枉。 沈鸾·正念正行 扭转命运江西儒生沈鸾,已届中年,虽曾生育子女,但都夭折或病故,总难养大成人。 家境贫穷,在学馆担任塾师。 有一天,下课稍晚,回家时又适逢下雨,家门已经关上,正要叫门,听见屋里有女孩声音,隔着门扉询问夫人之后,才知是邻家女孩过来与她作伴。 于是沈鸾嘱咐夫人不用开门,他去别处住宿。 沈鸾冒雨到附近一处道院暂憩,那天晚上梦见天帝赐以两色丝缎,极为耀目。 醒来时才过子夜,梦境中的景象十分清晰,恍若历历在目,犹见大殿之内光辉四映,五彩缤纷。 此刻,霏雨停歇,月华洒落殿堂内外。 沈鸾后来又生二子,长子文系,次子可绍,都能顺利成长,而且相继登科及第。 沈鸾因为夙世业力而贫穷,子嗣难养,又无功名;可是,因为他今生的守正不阿,为了爱惜邻女的名节,甘愿冒雨投宿别处,由于他的这份正念,和他日常的正行,终能扭转命运。 虽届中年,复得二子,且能登第。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平素一丝一缕的善念和善行,聚少成多,不可藐视! 靳瑜·不淫少女 半百得子为“贵”靳瑜,江苏省镇江市人。 性敦厚朴实,在一所私人学堂当老师。 妻子贤德,家庭和睦;可是,年逾五十仍然无儿无女,他的妻子为了自己未能生育而深感内疚,总想找一位适当的女子,娶回来为先生生儿育女。 她并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先生,而是暗自进行着。 后来在同里巷中见到邻家女儿已长大成人,秀外慧中,但是家庭贫苦;于是夫人便典卖自己陪嫁的首饰帮助这一家人,也得到女孩父母的同意,将她娶回做为先生的小妾。 这一天,夫人准备了酒菜,并且唤女孩一起在内房等候先生回来。 待先生进房后,夫人告诉他:“这么多年了,我没有为靳家留下后代,如今已是老蚌,无力生珠,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因素,而让靳家断了后代。 这女孩清秀知礼,家境贫穷,我自作主张的与她父母谈好、买回家来,希望能为靳家传宗接代。 这件事,事先没跟夫君商量,但愿夫君不要责怪才好。 ”靳瑜听了这些话,再看看女孩,随即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夫人心想: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场,老夫子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藉故离开,并且将房门由外拴上。 却见靳瑜越窗出来,并且对夫人说:“夫人的美意我心领了。 这女孩小的时候我曾抱她、牵她、哄她,我把她当女儿看待,希望她长大能有好的归宿。 如今,夫人让她为我传宗接代,我觉得很羞愧! 我已年老,不能糟蹋了姑娘的青春! 况且有子无子皆由命定,强求不得! ”夫人听了默不作声,她知道靳瑜的个性,于是只好将女孩送回她父母的身边,至于那些变卖首饰的钱,就当作助人一臂之力。 次年,夫人却意外有孕生子,夫妇二人高兴得不得了,认为是天赐贵子! 取名靳贵。 靳贵字充遂,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不用双亲操心,十七岁于乡试中得第一名(解元),次年于礼部考试又得进士,在翰林院职司编修,掌理国史;官至宰相,政绩甚得朝廷与百姓的推崇,人人皆称贤相。 死后追封“文僖公”。 靳瑜年过半百,膝下犹虚;夫人为他买了少女为妾,以传宗接代,按理他是名正言顺的经过老妻同意,但是他的道德观使他深感羞愧! 不愿因此误了女孩一生;正因为他的存心仁德,处处为别人着想,又能随遇而安,累聚德成,反而老来得子。 阳律有冤 阴谴难逃有一贵族,因为婚后一直无子,于是娶妾。 次年,妾即生了一个男娃,母子都深得家人的宠爱;大妇表面也很喜欢,朝夕相处终究难敌因妒生嗔之心,什么样的恶念和计谋都想得出,做得出。 果然,大妇装着很疼爱小儿,常常怀抱小儿;有一日趁人不备,大妇狠心──对小儿暗下毒手,小儿啼哭不止,终至死去;但全家人皆不知小儿究竟因何而亡? 小儿的母亲悲痛欲绝,日久之后略知是被大妇所害,心中含怨,郁悒而死。 一年之后,大妇生了个容貌极美的女儿,可是未满一岁时便夭折了,大妇丧女之哀痛远超过小妾丧子之悲。 后来,大妇又产下一女,比前更加美丽,不数载又亡;就这样子:怀孕、流产或生产之后又养不大,如此折磨,已经过了七胎。 当怀孕第八胎时,大妇更加小心翼翼,既怕流产又虑夭折。 胎儿在期盼中呱呱落地,但是却得了难以医治之病症,不能跌伤、碰伤、一旦刮伤就血流不止;身体羸弱,病痛不断。 从小就像被捧在手心一样的呵护着,担心她中途又夭折了。 在孩儿身上所花的金钱随着她长大而增加,可是到了十四岁亭亭玉立的时候,又病死了。 大妇日夜哀伤,不眠不食,连棺木都不忍覆盖,每天凝视着棺木里的女儿,见她容颜始终姣美;直到有一天,一位高僧经过,告诉她生死轮回的定律;同时又告诉她:“淫”与“杀”是造成一切众生──死生循环,轮回不止的根本条件。 而一切有情众生最难舍离的是“淫”,最易触犯的是“杀”。 凡人只相信自己肉眼所能辨识的事物,鬼神则能洞悉人们的心里在打什么主意,作了一些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所以“阳法纵有冤曲之可能,而阴谴则无遁逃之机会。 ”……这些话如雷巨响,在大妇耳中、脑海里,以致在整个房屋中回荡不止……,她悚然惊惧,终于渐渐恍然大悟,停止了哀伤;再入内俯视女儿的尸体,顿觉臭不可闻。 于是当下立刻恳请高僧为她皈依受戒,彻底地忏悔以前自己造作之恶行。 第二天往寺庙的路上,一条毒蛇盘踞在路上不让,高僧知道原委,为其开示;大妇也匍伏于地,悲泣的祈求忏悔。 高僧为毒蛇授三皈五戒后,劝它:“莫再嗔恨,陷自己于恶道之中,外形丑陋,令人生厌,若遇强者,忿而杀之,则又命在旦夕。 生生死死,无有结束之期。 ”片刻之后,毒蛇昂首游移而去。 古书云:“邪淫之人或奸人妻女者,得后嗣灭绝之报。 ”贵族究竟曾犯下什么恶业? 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没有后代并不是娶妻纳妾就能如愿,反而因妒心如火,蔓烧无止,而弄得家庭失和、闹出人命。 母子俱毙,冥冥中之怨魂岂肯舍离? 又能留住孩子的生命多久呢? 这就要看冤结能否化解!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每个时刻在不同的角落,都会发生看似巧合又觉得奇怪的事。 这就必须用心去观照,而不是用肉眼去看;对于当前的社会乱象,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检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积极效法古德,学习向善,祸事才不会找上门来。 发布时间:2020-12-29 08:27:4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