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失目因缘 内容: ▼下附征事六则失目因缘(出自《阿育王经》)【原文】昔阿育王妃莲花夫人,生一子,面貌端正,目似拘那罗眼,因字拘那罗,王甚爱之。 其后王子与妃,共至鸡头末寺,见尊者夜奢。 夜奢知其夙因,将必失眼,即为说眼无常相。 时王正后,慕其容貌,强欲逼之。 王子不从。 后因大恨,必欲挑去其眼。 后乘阿育王病,王子在外,讨北方乾陀罗国(属北天竺国),后即诈为王敕,令人挑去其目。 王子尔时,虽受此苦,然念及尊者眼无常相之语,深恶血肉形骸,愿求清净慧眼,应时即得斯陀含果。 其后王子还至本国,父犹不知,忽见其子两目已盲,形容枯悴,衣裳敝垢,号泣问故。 答曰,此父王意也,有敕书在。 王大怒,推求敕书,知是王后所为,即欲杀之。 尔时王子百端劝解,王总不听,遂大积薪油而焚杀之。 尔时比丘,问尊者优波毱(ju)多,有何因缘。 答曰,王子往昔,在波罗奈国为猎人,于山窟中,捕得多鹿,恐其逃窜,乃尽挑其目,次第杀之。 从是以来,几百世中,常被挑眼。 又于过去,拘留孙佛入涅槃后,修造塔寺佛像,随发愿云,使我来世,得如此佛。 由修造塔像故,常生尊贵家。 以发愿故,得证斯陀含果。 [按]其后阿育王,闻菩提寺僧名宴沙者是罗汉,即携王子同到寺中,大修供养,请僧哀救。 且普敕国中明日听法者,各持器来,以承涕泪。 明日道俗竞赴,闻说十二因缘法,无不悲伤堕泪。 共收其泪,贮之金盘。 师乃对众立誓曰,向所说法,其理若当,愿以众泪,洗王子目,令得复明。 设理不当,目盲如故。 于是将泪洗眼,王子由是两目复明。 【译白】从前阿育王的妃子莲花夫人之子面貌端正,双眼像拘那罗鸟的眼睛那么明亮,因此夫人就为之取名为拘那罗。 国王很爱他。 后来王子与莲花夫人,一起到鸡头末寺拜见夜奢尊者。 尊者看到王子的前世因缘,知道其将来必定会失去双眼,就为他说眼无常相。 当时国王的正后(即皇后),爱慕王子的容貌,强迫他乱伦。 王子不依从,王后因此怀恨在心,定要挑去王子的眼睛。 后来趁着阿育王得病,王子在外讨伐北方乾陀罗国的机会,王后就假传国王的敕书,命人挑去王子的眼睛。 王子当时虽受痛苦,但想到尊者所说眼无常相之语,对此血肉形骸已深感厌恶,愿求清净慧眼,当下即得斯陀含果。 后来王子回到本国,父王还不知王子被挑眼之事,忽见儿子两目已盲,形容枯悴,衣裳褴褛,不觉伤心号哭,询问其故。 王子答道:“此是父王之意啊,有敕书在。 ”国王大怒,追查敕书,知是王后所为,立时就要杀她。 当时王子百般劝解,国王总是不听,遂堆起木柴浇上油,把王后烧死了。 当时有比丘问优波毱多尊者是何因缘。 尊者答说:“王子过去某一世中,曾是波罗奈国的猎人,于山窟中捕到很多鹿,担心其逃窜,就挑去其目艮,然后逐一杀死。 从此以后,几百世中,常被挑眼。 又于过去,拘留孙佛入涅槃后,修造塔寺佛像,并发愿说:‘使我来世,如同此佛。 ’”由于修造塔像之缘故,常生尊贵家。 因发愿之缘故,得证斯陀含果。 [按]后来阿育王听说菩提寺有一位罗汉僧宴沙,就带着王子,同到寺中,大修供养,请求法师垂怜救治王子的眼睛。 师请国王敕令国人明天听法时,各带器皿来,以便承接眼泪。 第二天道俗纷纷前来,听师讲解十二因缘法,座中之人无不悲伤流泪。 法师便将各人眼泪收集起来,贮在金盘里。 师即对众发誓说:“刚才所说十二因缘法,其义理若确当,愿以众人眼泪,洗王子眼睛,即刻复明。 若义理不当,眼瞎如故。 ”于是用泪洗眼,王子因而双目复明。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失目因缘 发布时间:2020-12-28 21:47:5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