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巧为讽谏 内容: 巧为讽谏(出自《懿行录》)【原文】明王尚书友贤,山西宁乡人,尝买妾,困于妒妻。 尚书宦游时,幽闭一楼上,饿且死。 妻之子毓俊,甫数岁,谓母曰,彼若饿死,人将镑母。 不如日饲粥一碗,令其徐徐自死,人始不以母为不贤矣。 母从之。 而俊阴以小布袋藏食于内,乘进粥时密授之,因得不死。 逾年生一子,尚书潜育他所。 及尚书卒,毓俊抚爱其弟特至。 [按]以言应世,固当顺乎人心。 即以言事亲,亦不可逆乎亲志。 孔子尝言事父母几谏,几谏者,悦亲顺亲之谓也。 王君谏母,庶几得之。 【译白】明朝户部尚书王友贤,山西宁乡人,曾买一妾,被妻嫉妒,使其陷入困境。 尚书外出为官时,小妾被关闭在一座楼上,几乎快饿死了。 妻生之子毓俊,才几岁,对母亲说:“她若被饿死,外人必将诽谤母亲。 不如每天给她一碗粥,让她慢慢死去,人们就不会认为母亲不贤良了。 ”母亲听从了儿子的话。 而毓俊悄悄地把食物藏在小布袋里,利用送粥的机会暗中带给庶母,使得小妾不致饿死。 过了一年,小妾生一子,尚书将他抱到别处哺养。 及至尚书死后,毓俊更加关怀抚爱弟弟。 [按]用言语与世人交流,固然要顺从人心。 即便与自己的父母说话,也不可违逆双亲之意。 孔子曾说:“侍奉父母,若父母有不是之处,儿女当委婉劝谏。 ”委婉劝谏,就是既可使父母欢喜接受,又顺从了父母的意思。 像王毓俊这样劝谏母亲,便与孔子所说的差不多了。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巧为讽谏 发布时间:2020-12-28 12:21:0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