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鲁使对薛 内容: ▼下附征事三则鲁使对薛(出自《左传》)【原文】滕侯,薛侯来朝于鲁,二国争长。 薛侯曰,吾先封。 滕侯曰,吾周之卜正也。 薛,庶姓也,吾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 周人有言曰,山有木,工则度之。 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君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君若辱贶〖贶(kuang),馈赠,此处是请薛侯让步的意思〗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按]薛词固嫌直遂,滕语亦太迫切。 惟有羽父之言,谦和宛转,文采动人。 细玩其词,当分作六层看。 首二句,叙明其事,以下便作宽缓之语。 将山有木一层,陪起宾有礼一层,得借宾引主之法。 不说宾无礼,反说宾有礼,犹之子产不言曲钩,而曰直钩,何其善于辞命也。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正是推原欲长滕之故。 要说君若辱贶寡人,先说寡君若朝于薛,其语谦婉和平,令人闻之自喜。 正如秦伯对晋使,不言执其主以归,反说,寡人之从君而西,亦晋之妖梦是践。 岂非巧于措词耶。 此种皆出言顺人心处,初非谄媚逢迎可比。 【译白】滕侯和薛侯前来朝见鲁国国君,两人争执行礼的先后。 薛侯说:“我先受封。 ”滕侯说:“我是成周之卜正官,薛国只是外姓,我不能落后于他。 ”鲁隐公派羽父向薛侯商量说:“承您和滕侯前来问候寡君。 周人有谚语说,山上有树木,工匠就测度之。 宾客有礼貌,主人就选择之。 依据周朝天子与诸侯的盟会,凡异姓必列在后。 寡人若到薛国朝见,自然也不敢与诸国并列。 若承您肯赏脸于我,那就希望您礼让滕侯为先。 ”薛侯同意,就让滕侯先行朝礼。 [按]薛侯出言固然过于直率,滕侯之语也未免太迫切,唯有羽父之言,谦和婉转,文采动人。 细细体味其言词,可分做六层看。 头二句,叙明二侯来朝见之事,以下便转为宽缓之语。 将山有木一层,陪衬宾有礼一层,深得借宾引主之文法,不说宾无礼,反说宾有礼。 如同春秋时郑国正卿子产,在评判谁是谁非时,不说谁理屈,却说双方各有理由,此是何等善于言辞啊! 羽父举周朝天子与诸侯之盟会,异姓列在其后,其实就是要让滕侯为先。 要请薛侯赏脸寡人之前,先说寡君若朝见薛国将是如何如何,话说得谦婉平和,使人听了自然欢喜接受。 正如秦穆公捉了晋惠公后,面对晋使,不说俘虏晋侯回秦国,反说寡人陪伴晋君到西边去,也不过是为实现晋国之妖梦罢了。 岂不是巧于措辞吗? 如此种种,都是出言顺人心之处,绝非谄媚逢迎可比。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鲁使对薛 发布时间:2020-12-28 11:58:0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