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寿康宝鉴:辟自由结婚邪说交 内容: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 受父母精血之质而生。 其初生以至三四岁。 一举一动。 皆须父母抚育。 自后虽能自行动。 而诸凡事理。 皆须父母安排教导。 否则便不能生存于世。 及其年长。 则父母为之择配。 俾得享男女居室之乐。 以期内外相辅。 得以奉父母而尽子职。 绵世系而防老死。 此天地固然之道。 圣人法天制礼。 俾人各守彝伦。 以尽人道与子道耳。 若不依圣人之礼。 与父母之命。 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 则与禽兽何异。 彼不知好歹者。 专效欧洲恶风。 盛倡自由结婚。 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抚育教导。 而自由成立为人乎。 彼若能一生于世。 即自由成立。 绝不受父母抚育教导。 则自由结婚。 实为至当之理事。 若不能如此。 唯年长能以自力致男女爱恋为标准者。 即为逆天悖理侮圣蔑伦之极重罪人也。 其心行与禽兽同。 实则禽兽不如也。 何也。 以禽兽不知伦理。 人知伦理。 知伦理而废伦理。 斯居禽兽之下矣。 无锡章甫居士杨钟钰。 欲挽颓风。 作辟自由结婚邪之文。 因为序引。 以发其所未发。 冀倡此说者。 咸觉悟焉。 古莘赵绍伊序今世俗盛倡自由结婚。 此荡子淫女之所为。 溃礼义之防。 紊内外之别。 正孟子所斥钻穴踰墙。 郑风所讥采兰赠芍。 未有端悫之士。 淑静之女。 而出于自由结婚者。 请申论之。 曲礼云。 男女不杂坐。 不亲授。 外言不入于阃。 内言不出于阃。 男女非有行媒。 不相知名。 非受币。 不交不亲。 故日月以告君。 斋戒以告鬼神。 为酒食以召乡薰僚友。 以厚男女之别。 如是则男女皆别嫌明微。 非礼勿视听言动。 安得有自由结婚。 孔子云。 放郑声。 郑声淫。 恶其男女无别也。 孟子云。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 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贱其忘亲而寡廉鲜耻也。 又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盖禽兽皆自由恋爱。 人为万物之灵。 故圣人作为礼义。 以远于禽兽。 奈何去之。 昏礼云。 父亲醮子。 而命之亲迎。 揖让升堂。 再拜奠雁。 盖亲受之于父母也。 男女有别。 然后夫妇有义。 郊特牲云。 妇人从人者也。 幼从父兄。 然则男女皆遵父兄之命。 安得有自由结婚。 内则云。 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 又云。 礼始于谨内外。 男子居外。 女子居内。 深宫固门。 阍寺守之。 又云。 男不言内。 女不言外。 男子入内。 不啸不指。 女子出门。 必拥蔽其面。 道路男子由左。 妇人由右。 男女之别。 始于家庭。 而达于道路。 内外谨严如此。 安得有自由结婚。 且娶妇所以养亲也。 诗常棣云。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孔子云。 父母非顺矣乎。 内则云。 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出。 子不宜其妻。 父母曰此善事我。 子行夫妇之礼焉。 没身不衰。 先哲有言。 子之孝。 不如率妇以为孝。 妇能养亲者也。 古者皆由父母主婚。 故能博亲欢。 而申孝养也。 不顺乎亲。 不可以为子。 婚姻礼之大本。 人子具有孝心。 自当以父母之心为心也。 若乃不由父母。 不问门第德性。 而曰自由恋爱。 则与嫖客娼妓何异。 吾未见嫖客娼妓。 而能孝养其父母舅姑者也。 今自由邪说。 首推勫昏礼。 因之背天常之伦。 弃父母之命。 不孝又兼不信不义。 其千言万语。 种种理由。 不过曰自由恋爱而已。 试问羽毛鳞介之族。 何一非自由恋爱。 彼何知有礼义。 何知孝亲敬长。 可以人而同于羽毛鳞介乎。 且夫妇以义合。 主之以尊亲。 重之以盟约。 申之以六礼。 故能一与之齐。 终身不改同患难。 同安乐。 孝亲睦族而宜子孙。 今以自由恋爱。 便成夫妇。 背尊亲。 蔑礼义。 则金尽交绝。 色衰爱弛。 初则自由结合。 终必自由离散。 名节扫地。 州乡不齿。 彼以自由为终身幸辐。 吾恐以不正当之自由。 而牺牲男女终身幸福。 玷家风而斩世泽者。 居其大多数也。 故曰。 未有端悫之士。 淑静之女。 而忍出于自由结婚者。 礼大传云。 男女有别。 不可与民变革。 郊特性云。 男女有别。 然后父子亲。 盖有夫妇。 然后有父子兄弟。 男女无别。 则夫妇之伦斁。 而伦常尽废。 人禽界混。 自由结婚之流毒如此。 可不慎哉。 或且以东西各国为借口。 讵知疏财仗义。 欧美特长。 各国政艺。 可采亦多。 独以不严男女之别为效法。 以教私胎堕胎者日众。 刑律不能制止。 大背人道主义。 近年法国以人口减少。 而强迫婚姻。 日本以女学生堕落。 而注重风纪。 究其原因。 皆由淫佚。 我国教化最先。 妇女名节。 迥非各国所及。 今当采各国之长而舍其短。 不当弃我之长。 而效彼之淫爢薄俗也。 孟子云。 庠序学校。 皆以明伦。 管子云。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窃望全国学界。 推行孔孟之教。 以化寰球。 以辟诐淫邪遁之说。 而致万国于文轨大同之盛。 其必自人人讲明伦理。 敦崇礼义廉耻始乎。 发布时间:2020-12-26 02:16:2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