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志存济溺 内容: ▼下附征事一则志存济溺(出自《懿行录》)【原文】明杨少师荣,字勉仁,闽之建宁人,世以济渡为业。 时遇溪涨,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 他舟争取货物,独少师曾祖与祖,专意救人,货物一无所取。 乡人共笑其愚,答曰,我渡值足以自给,妄取非吾愿也。 迨少师父生,家渐裕。 忽有道者过,曰,汝祖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 遂如言葬之,即今白兔坟也。 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三公,古官名。 即太师,太傅,太保〗。 曾祖,祖,父,皆赠如其官。 [按]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日夜半,崇明县海潮大至,飘去沙镇一十八所,人畜器械,蔽水而下。 有人伏于大柴堆上,浮海而来,未及到岸,而岸上居民某,利其柴,渐渐以物钩取,不意柴堆忽散,其人溺死。 方至薄暮,取柴者忽发颠狂,自言,我一家四口倶死,唯我尚可独生,今汝既害我,我决不汝饶矣。 其人即于是夕暴亡。 可见志在利人者,己亦未尝不利。 志在得财者,财亦终不可得。 善士乐得为善,恶人枉自为恶,良不诬也。 【译白】明朝少师(古代官名)杨荣,字勉仁,福建建宁人,祖辈世代以摆渡为业。 有一年,遇上游溪水暴涨,冲毁民房,被淹死的尸体顺流漂下。 其他船夫都抢榜货物,唯独杨少师的曾祖和祖父专心救人,对货物一无所取。 乡里人都笑他们愚蠢。 他们回答说:“我们摆渡之钱足够养家糊口即已,至于妄取非义之财,不是我们所愿。 ”及至少师的父亲出生,家境逐渐富裕。 有一天,有位道人路过他家门口,说:“你们祖辈积有阴德,子孙必定显贵,可把祖先的骨骸移葬某地。 ”家人即按道人所指点处葬之,该处就是今天的白兔坟。 后来生下少师,年刚二十就考中科第,位列三公(古代朝廷中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曾祖、祖父和父亲,皆被朝廷追赠其官衔。 [按]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夜半时分,崇明县海潮猛涨,冲走沙镇一十八所,人畜器具顺水而下。 有一人伏于大柴堆上,顺水流漂浮而来,眼见快要靠岸,而岸上有一居民,贪图那堆木柴,就用钩子钩柴,没想到柴堆忽然散开,结果柴堆上的人落水被淹死。 就在这天傍晚,那个取柴的人忽然发癫狂,自言自语道:“我一家四口都被淹死了,唯独我还能幸存。 今天你既害死我,我决不会饶你! ”其人即于当晚暴死。 由此可见,志在利人的,自己未必不得利益。 志在得财的,财却终不可得。 正所谓善人乐得为善,恶人枉自为恶。 丝毫不差。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志存济溺 发布时间:2020-12-25 21:46:2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