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忍渴护虫 内容: ▼下附征事一则忍渴护虫(出自《法句喻经》)【原文】佛在祇园说法,有新学二比丘,从罗阅祇国来,道路辽远,又值亢旱,渴乏欲死。 偶见地穴中,有升余水,中多细虫,不可取饮。 一人曰,且当饮之,救得我身,然后见佛。 一人曰,既破佛戒,即见何益。 遂忍渴而死,其神即生忉利天,自识宿命,手持香花,来供养佛。 其饮水者,经日乃至,泣告其苦。 佛言,我久知之。 因指天人示之曰,此即与汝同来者,今先至矣。 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 [按]佛制空缸甏【甏(beng),坛子】之类,宜覆不宜仰。 何以故。 诚恐仰之而积水生虫,且因用之而弃水杀虫也。 盖夏秋之间,地上苟有积雨,过一两日,未有不出虫者,所出之虫,无有不干死者。 故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 不以沟内泥水,灌溉花木。 新受雨水,必先投炽炭于内。 不以鱼肉之骨,及腥膻之物,狼藉在地,以致引诱群蚁,被人践踏。 皆所以预杜杀机也。 【译白】佛在祇园说法时,有初学佛的两位比丘从罗阅祇国前来见佛闻法。 因道路遥远,又遇干旱,他们在途中口渴得快要死了。 偶然见一处坑洼中积有一升多水,但水中多有小虫,依照戒律,是不可取饮的。 一人说:“姑且取来解渴,救活我身,然后才有力气前往见佛。 ”另一人说:“既破佛戒,即使见佛又有何益? ”便宁愿忍渴而死。 死后神识生忉利天,自知前世因缘,于是手持香花,前来供养佛。 而饮水的比丘,过了几天才到,向佛哭诉路上的辛苦。 佛说:“我早知道了。 ”即指天人对他说:“此就是与你同来的比丘,已比你先到好几天了。 ”你不遵守我所制之戒,虽见到了我,但我不能承认你是我的弟子啊! [按]佛制的戒律要求空缸、空坛之类器皿,当翻转过来放,不能口向上。 为什么呢? 因为口向上,容易积水生虫,且因使用时把水倒掉而会杀虫。 再有就是夏秋之间,地上一有积雨,过一两天,就会孳生小虫,所生小虫,过不了多久就会干死。 所以要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 不能用沟内泥水灌溉花木。 下雨时若见盛器中有积水,一定要用炽炭投进去,把它弄干。 不可把鱼肉之骨及腥膻之物乱丢在地,免得引诱群蚁,被人踩死。 这些都是为了预先杜绝杀机啊。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忍渴护虫 发布时间:2020-12-25 15:29:5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