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放豚放儿 内容: 放豚放儿(出自《法苑珠林》)【原文】晋杜永平,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东〗人也,家巨富。 有子十岁,名天保,甚爱念之,太元三年暴亡。 未几,家中母猪生五子,一最肥,将杀以馈官礼。 有一比丘,忽谓杜曰,此豚,是君儿也,何相去百余日,而遂忘耶。 言讫,但闻香气累日。 遂放此豚,怜而养之。 [按]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 儒者不察,以为何忍作此种想。 独不念作此种想,犹且不忍,岂其杀之而食,反可忍耶。 一言以蔽之,曰,弗思耳。 【译白】东晋杜永平,四川梓潼涪州人,家资巨富。 他有个十岁的儿子,名天保,全家人都很疼爱。 太元三年,孩子突然死了。 没多久,他家中的母猪生下五头小猪,其中有一头长得最肥,正准备将它杀了作为礼物送给官员。 忽然来了位比丘,告诉杜永平说:“这头小猪是你儿子转世的啊! 孩子死去才一百多天,怎就把他忘了呢? ”说完即不见了,只闻到他留下的香气,数日不散。 此后杜永平怀着怜悯之心把这头小猪一直养在家中。 [按]佛说:“凡有生命之物类,大多是各人过去世的父母六亲。 ”读儒书的人不知三世轮回之理,认为怎能忍心作此种想法。 然何不进一步思考,作此种想法都于心不忍,难道杀死它们且吃其肉,反倒心安理得吗? 一句话概括之,就是为贪图滋味,不愿设身处地多想一想罢了。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放豚放儿 发布时间:2020-12-25 00:54:3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