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抗疏救辽 内容: 抗疏救辽(出自《琐闱管见》) 【原文】嘉靖末,辽阳大饥,军民相食。 兵部侍郎王某,疏请赈饥。 议将二万石粟,陆运至山海关。 解费之银,每万计八千两,地方深以为苦。 时昆山许伯云为给事,谓辽人命在旦夕,若用陆运,则旷日而骚扰,不如暂弛海禁,用漕艘沿海以往,则可扬帆速至。 于是抗疏极言,且谓海运倘有疏虞,请以一家为质,而后朝廷始从其请。 于是将原议漕石,并天津仓粮,共添至十余万石,星夜航海赴辽,辽人欢呼动地,全活甚多。 至今其地,犹庙祠焉。 [按]以痛哭流涕之诚,而救赴汤蹈火之急,宜其片牍甫陈,而恩膏随播也。 卓哉许君。 其泽溥已。 【译白】明朝嘉靖末年,辽阳遭遇大饥荒,当地军民竟发生人吃人之事。 兵部侍郎王某,上疏请求赈济饥荒,提议将二万石粮食,由陆路运到山海关。 押送之费用,每万石就得付八千两银子,地方官员深感为难。 当时昆山许伯云,任给事官,他认为辽阳百姓命在旦夕,若用陆路运输,不仅拖延时日,并且一路骚扰百姓,不如暂时松弛海禁,用运粮船由海路运往辽阳,就可扬帆速至。 于是上疏极力陈说利弊,并且说海运倘若有失,愿意用他全家人之性命作担保,而后朝廷才听从他的请求。 于是将原来准备之粮及天津仓库之粮,一共增加到十多万石,星夜航海运往辽阳。 辽阳百姓欢呼声惊天动地,性命得以保全的很多。 至今辽阳还有供奉许伯云的祠堂。 [按]以痛哭流涕之诚意,而救济如同赴汤蹈火之危难,应该说是在他的奏章刚陈述之时,就已为灾民播下恩泽了。 难能可贵啊,许君的仁慈之心真是广大!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抗疏救辽 发布时间:2020-12-24 01:13: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1017.html